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管理、传统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共撰写出200多篇论文,约150多万字,在全国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还积极开展了古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迄今已辑释、校译和评注了《氾胜之书辑释》、《齐民要术校释》、《四民月令辑释》、《元刻农桑纪要校释》、《四时纂要校释》、《农政全书校刊》、《农桑经校注》、《补农书校释》、《司牧安骥集》、《中医全鉴》等。其中《齐民要术校释》获得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建立的全国性农史专业研究机构,是在南京农学院农经系农史组(前金陵大学农经系农史组)的基础上,于1955年7月经农业部批准在南京成立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1984年7月南京农学院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双重领导。著名农史学家万国鼎为第一任主任(1957~1963)。该室1969年曾被撤并,1978年恢复。室藏古农书3万余册。全室设有农业科技史、农业史、古农书研究整理等研究组,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81年与中国农史学会筹委会(1987年9月中国农史学会正式成立)共同创办了农史学术刊物《中国农史》(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室与日本、英国、美国、法国、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等地的有关专家建立了资料交换与学术交流的关系。

该室建立以来,十分重视农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1956~1959年间,曾组织研究人员从全国各地40多个大、中、小城市的100多个文史单位和一些知名藏书家所收藏的近4000部笔记、杂考等古书中收集了1540多万字的资料,整理成《中国农史资料续编》157册,连同前金陵大学农经系收集整理的《中国农史资料》456册,共计613册,4300多万字。该室还从全国8000多部方志中搜集摘抄了3600多万字的农史资料,分别整理为《方志综合资料》、《方志分类资料》、《方志物产资料》三大类,计680册。这些资料内容丰富,为农史研究提供了方便。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农业的优良传统,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该室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编辑出版了专著专辑40多部,约700多万字,如《中国农学史》,《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的稻、麦、棉、粮食作物、杂粮、油料作物、豆类、麻、柑橘、茶、古兽医集锦等专辑,《农业遗产集刊》,《农史研究集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北方旱地农业》,《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略》,《太湖地区农业史稿》,《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等。《中国农学史》研究,曾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方旱地农业》研究,曾获中国农科院技术进步二等奖。《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一书,已由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出版了日文译本。

该室人员还致力于专项课题的研究,在农业起源和作物起源,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物栽培技术、耕作制度、土壤肥料、农田水利、农业生产工具、畜牧兽医、果树蔬菜、农业经营管理、传统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共撰写出200多篇论文,约150多万字,在全国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还积极开展了古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迄今已辑释、校译和评注了《氾胜之书辑释》、《齐民要术校释》、《四民月令辑释》、《元刻农桑纪要校释》、《四时纂要校释》、《农政全书校刊》、《农桑经校注》、《补农书校释》、《司牧安骥集》、《中医全鉴》等。其中《齐民要术校释》获得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弘扬祖国文化遗产,宣传中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光辉的科技成就,普及和传播农史知识,该室研究人员还以“史话”、“选读”等多种形式撰写科普读物。其中有《五谷史话》、《农业史话》、《蚕业史话》、《肥料史话》、《古代农学家故事》、《陈旉农书选读》、《古代茶叶诗词选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