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印度早期农业

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农业发生发展情况。根据印度考古及文献资料,又可分为哈拉帕农业(Harappan Agriculture)及吠陀时代农业(Farming of Vedic Ages)两个阶段。历史上的印度,通常是指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的地区。古代印度居民复杂

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农业发生发展情况。根据印度考古及文献资料,又可分为哈拉帕农业(Harappan Agriculture)及吠陀时代农业(Farming of Vedic Ages)两个阶段。

历史上的印度,通常是指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的地区。古代印度居民复杂,作为印度主要居民的雅利安人(Aryan)属于印欧语系,原住中亚或高加索一带,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侵入印度河流域。在外族连续入侵和内部居民不断迁徙过程中,印度居民自古就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特点。

哈拉帕农业

20世纪20年代,于今巴基斯坦境内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在信德)和哈拉帕(Harappa,在旁遮普)两地的考古发掘,使古老的长期被埋没的文化为世知晓。这两处发现的古城遗址,经考证其年代可能在公元前2500~前1750年,之后在印度河流域还发现有90处城镇与村落。这些古代的城市文化统称为哈拉帕文化,因位于印度河流域又称之为印度河流域文化,是以后印度文化发展的先驱。这时的农业已相当发达,成为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当时人们已能制作铜与青铜的工具和武器。但农业生产上木、石制的农具仍在应用,如翻地用的鹤嘴锄及镰刀已有用青铜制作的,而带有燧石头的轻犁及木制的犁、掘棒等也都还用于生产。作为耕畜已有水牛、犛牛,已驯养的牲畜还有黄牛、山羊、绵羊、猪、狗、鸡、骆驼及象等。种植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稗、豆类、棉花、胡麻、甜瓜及枣椰等。制陶、冶金等手工业也已相当发达,并与外界发生了贸易往来。

吠陀时代农业

从公元前14世纪至前6世纪称为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时,从印度的西北方侵入,逐步定居于印度河上游。入侵之初仍以畜牧为生。后来才渐从事种植业,用牛拉木犁耕地,收割时使用金属镰刀,靠河水进行灌溉。马较贵重,多用于驾车挽乘。雅利安人进而征服恒河流域一些土著居民,公元前1000年前后开始使用铁器,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雅利安人初到印度时,部落组织仍占统治地位。部落之下有称之为“格拉玛”(Grama)的村落及“格拉玛尼”(Gramani)的部落首领。每个村落由父权制的联合大家庭(joint family system)组成。土地为公社所有。随着生产的发展及频繁的战争,雅利安人逐渐把一些被征服的“达萨人”(Dasa)变成奴隶,其余的非雅利安人也有的迁至山林僻处。奴隶制处在萌芽之中。在婆罗门教的圣典《梨俱吠陀》的末卷首次提到社会地位不同的等级,说明“种姓制度”也已发生。这样,在印度原始公社内部已在孕育阶级与阶级矛盾,并逐步向奴隶制转变。公元前6世纪以后,雅利安人的政治、经济中心移向恒河中下游地区。随同在这一地区国家的形成,结束了军事民主制时代而进入阶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