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养鸭史

文献和考古研究表明,当时全国除北方少数地区外,已都养鸭。养鸭技术的发展《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在饲养管理上已认识到鸭的食谱很广,尤其是水稗实成,饲鸭最好。养蛋鸭“纯取雌鸭”,充足喂饲,雏鸭出,单独放入笼中用粳米煮粥糜饲喂,在繁殖上注意公母比例,选种要求“一岁再伏者”,即选用每年第二次孵化的雏鸭为种鸭,并淘汰老鸭等。

鸭是中国重要家禽之一,饲养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以前。

起源

家鸭起源于野鸭(Anas boschas)。野鸭分布很广,且易于驯养,世界上不少地方曾经驯鸭,而最先驯鸭的是中国。中国家鸭是由鸭科(Anatidae)河鸭属(Anas)的绿头鸭(Anas piatyrhynchos)和斑嘴鸭(Anas poecilochyncha)驯养而来的。其中,绿头鸭是中国最常见的野鸭。据报道,福建武平岩曾采集到新石器时代陶鸭。安阳殷墟出土的石鸭,辽宁海岛营子出土的西周铜鸭尊,外形已很像家鸭。江苏句容浮山果园还出土过西周时期的鸭蛋。上述考古材料表明,鸭在商周时代可能已被驯养。鸭古称鹜,始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日膳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据《尔雅》解释,鹜是“舒凫”,即经过驯养行动迟缓的野鸭。从《战国策·齐策三》和《管子·轻重甲》的记载看,当时鹜已有食有舍,无疑是人工饲养的。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文献和考古研究表明,当时全国除北方少数地区外,已都养鸭。

养鸭技术的发展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在饲养管理上已认识到鸭的食谱很广,尤其是水稗实成,饲鸭最好。养蛋鸭“纯取雌鸭”,充足喂饲,雏鸭出,单独放入笼中用粳米煮粥糜饲喂,在繁殖上注意公母比例,选种要求“一岁再伏者”,即选用每年第二次孵化的雏鸭为种鸭,并淘汰老鸭等。至隋唐时期,据《隋书·经籍志》载,当时已有《相鸭经》一书,表明对鸭的形鉴定及饲养技术有了一定进步。同时,根据《括地志》等记载,这一时期还出现鸭的大规模饲养形式以及以养鸭为生的专业养鸭人。这是中国养鸭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一步。至两宋时期,不仅群鸭放牧进一步发展,而且出现鸭卵的人工孵化技术的记载,包括“牛粪妪而出之”、“汤鸭卵出雏”、“火培鸭卵出雏”等几种方法,这是中国对世界养鸭业的重大贡献。至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养鸭更多,尤其是江南水乡和四川盆地,成为中国养鸭最发达的地区。

品种

中国人民历史上曾培育出很多优良的鸭品种。在春秋时代,就有“鸡青头”、“鹅减脚”等。东汉时代长江下游一带,已有肉鸭、斗鸭之分。晋郭义恭《广志》载鹜生百卵,或一日再生。有露华鹜,以秋冬生卵,并出蜀中。”隋唐时代已有金羹鸭、赤羽鸭、丹毛鸭、乌衣鸭和白玉鸭等品种;宋代形成南京鸭地方良种。《本草纲目》中说:“《格物论》云:鸭雄者绿头文翅,雌者黄斑,色有纯黑纯白,又有白而乌骨者,药食更佳。”明清两代,开始将家鸭作为专业饲养,在长期的专业饲育中,各地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农作制度、饲养方法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培育出许多麻鸭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北京鸭、绍兴鸭、涟源鸭、高邮鸭等。北京鸭1873年曾输入美英两国,1888年输入日本,对世界养鸭业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