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日本早期农业

周围二十余小国,5世纪时大和朝廷(截至7世纪“大化革新”前的以大和地方为中心的天皇政权)征服了包括北九州在内的许多地区,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农业的发生日本的农业生产是在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前后,从外部引进水田生产技术和金属工具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可能仅有种植稗子或芋头之类的简陋的早期农耕活动。水稻传至日本的途径至今尚无定论。

从史前时期到7世纪初,日本农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日本是位于亚洲东北的岛国,史前时期的绳纹文化时代(从新时器时代到公元前2世纪)与弥生文化时代(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日本处在从采集渔猎到定居农耕生活的过渡阶段。氏族首领逐渐成为氏族贵族与剥削者,原始社会趋于瓦解。日本约在1世纪时进入阶级社会,3世纪时建立了有宗族尊卑及等级分明的奴隶制的邪马台国(《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卑弥呼为女王时已统属周围二十余小国,5世纪时大和朝廷(截至7世纪“大化革新”前的以大和地方为中心的天皇政权)征服了包括北九州在内的许多地区,大体上统一了日本。

农业的发生

日本的农业生产是在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前后,从外部引进水田生产技术和金属工具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可能仅有种植稗子或芋头之类的简陋的早期农耕活动。水稻传至日本的途径至今尚无定论。根据生物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可能有三条途径:①从朝鲜半岛经对马海峡至北九州。②从中国大陆经冲绳至九州。③从南洋群岛经台湾传到九州。近期有倾向于这三条途径都是可能的多元说。前两条途径传入的是粳稻(japonica);后一条途径引进的爪哇稻(javanica),时间也晚得多。公元1世纪前后水稻传播到近畿,随后又普及到关东地方。这一时期的水田农业,最初是在向阴的湿处直播。播种前整地是用木镐或石镐把土掘起,收割时以石镰摘穗,再用木制的杵臼来脱粒。铁制的农具最初不多。旱田一般种植主食用的谷子、大豆、稗子等;菜蔬多采集野生的山菜;衣着用的纤维作物,除很早就已传入的大麻外,主要采集自然生长的树皮等作纺织原料。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狗,动物性食物主要是鱼类。到公元前后北九州地区和大和平原开始修渠引水灌溉,村落也已形成,农业生产已占主导地位。5世纪以后由于对外接触增多改变了孤立在列岛上的局面。饲养家畜、养蚕抽丝以及采矿冶铁等技术都得到了飞跃性发展;而铁制农具等基本上被有权势的贵族所垄断。作物种类依然很少,大批引进是在8世纪以后由遣唐使带回的。

农业的发展

公元1世纪中叶在北九州已形成许多部落国家。其中的“邪马台”正式遣使与魏通好。4世纪后于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大和朝廷,从朝鲜延引了大批工匠,使农业和手工业迅速提高。在今大阪附近进行大规模开垦,于是出现了“屯田”,即由朝廷把在皇室直接领地上劳动的氏族集团编成“田部”,由朝廷发放农具、种籽及口粮使之从事耕种,渡海来日本的移民和当地原住的手工业者也按分工编成不同的“部”。“部”是世袭集团,一般冠以职业名及主人名,给予土地使人定居,一边从事农业,一边制做专门供应朝廷的手工产品。氏族贵族保有的领地称“田庄”,隶属于贵族从事耕种的劳动者称为“部曲”。部民制阶级性质复杂,但基本上应是一种奴隶制度。5~6世纪时部民约占人口的30%,另有10%是家庭奴隶,其余的60%是“氏人”(没有政治权利的自由人)。在大和奴隶主扩张的同时,皇室与贵族先后在各地设置称为“屯仓”的农庄,在屯仓中劳动的主要是部民。部民劳动所得除存贮于屯仓,还有一部分要运送中央。屯仓还兼事屯兵、养马,因而又是军事及政治的据点,被强制固定在田庄或屯仓的部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允许建立家庭,并有少量私人财产与生产工具,但无人身自由。部民奴隶制这一日本古代奴隶制形式具有氏族制牢固存在的特点。其形成是和当时生产力低下、不易打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有关。由于皇室和贵族都为扩充田庄争夺部民而加重剥削,使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奴隶制危机加深。导致了7世纪中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大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