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欧亚大陆中部早期农业

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至7世纪,先后活跃在东起西伯利亚,经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至中欧的草原地带各主要民族的农牧业生产情况。这一辽阔草原地带,南与农耕世界为邻。从中亚至南俄的西端,早在公元前16世纪,这一地区的雅利安人(Aryan)就已向西方及南方渗透。西移的各支逐渐过渡到稳定的定居农业生活。南下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一支,于公元前10世纪已到达恒河流域。

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至7世纪,先后活跃在东起西伯利亚,经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至中欧的草原地带各主要民族的农牧业生产情况。

这一辽阔草原地带,南与农耕世界为邻。从中亚至南俄的西端,早在公元前16世纪,这一地区的雅利安人(Aryan)就已向西方及南方渗透。西移的各支逐渐过渡到稳定的定居农业生活。南下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一支,于公元前10世纪已到达恒河流域。公元前8世纪末活跃于南俄至高加索以游牧为生的斯基泰人(Skytha或Scythians)建立了第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从公元前5~前4世纪形成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前3世纪,以克里米亚为中心建立斯基泰国,占据从顿河到多瑙河的广大地区,与希腊各殖民地发生较多接触。公元前5世纪居住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日耳曼人(Germani),于公元前后移居到中欧与东欧,从事畜牧、游猎,长期过着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塔西陀(Tacitus,Comelius,约55~118)在其《日耳曼尼亚志》(Germania)一书中指出,日耳曼人已渐从游牧转向务农,土地分配产生了不均。

欧亚大陆东端的蒙古高原,公元前5~前3世纪时,匈奴人(Hun)在大漠南北形成较大的部落联盟。匈奴人是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但也各有份地(蒙语称为“农土”Nuntug)。每个民族或部落的牧场都有夏季的和冬季的区别,按季节往来放牧于夏冬牧场,过着有组织的生活。畜养马、牛、羊、骆驼、驴、骡等,很少养猪。作为游牧经济的补充,狩猎仍占有一定地位。匈奴中强悍的牧民又是骑在马上的优秀射手,参加征战。公元前3世纪时虽仍处在氏族社会,但已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公元前2世纪中期奴隶制已相当发达。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公元前140~前87在位)时曾遣张骞(?~前114)出使中亚,于是西北各国始通于汉,并引进葡萄、苜蓿及良马。大月氏公元前1世纪初居于中国敦煌与祁连山之间,以游牧为业。乌孙最初在中国河西走廊,以游牧为生,与匈奴同俗,后西迁击走大月氏。遂占据伊犁河、巴尔喀什湖及伊塞克湖一带。大夏(Bactria或Tokhara)是农牧并重的国家,居民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一支。公元前3世纪末至前2世纪初,国势极盛时,曾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的广大地域。后因分裂,被大月氏征服。在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是“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说明大宛盛产稻、麦和葡萄酒,且多良马,农业和畜牧业都很发达。公元前5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臣服于汉内附南移。公元89年东汉联合南匈奴出击北匈奴。91年北匈奴由单于率部越葱岭西迁。先后历经悦般、康居、粟特、阿兰等国,于374年渡顿河出现于欧洲东境。悦般在乌孙西北,曾隶属于乌孙。康居位于锡尔河流域,曾为匈奴属国。“国富庶有众60万,但武力不强。粟特在康居西北,在阿姆河流域,濒临咸海,出谷子、牛、羊,蒲萄众果。其水土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阿兰又称奄蔡,在康居之西,里海之北,再西接黑海。阿兰人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马、羊等牲畜,以车为家,居住在用4~6头牛拉的四轮或六轮的篷车里。匈奴人战败阿兰人后,仍从事游牧生活,其社会组织是以帐篷为基层单位,再组成部落。每个帐篷居住5~6人,包括夫妻子女,每户都有自己的畜群财产。每个部落有4000~5000人,上层统治者有国王及贵族。社会底层还有源自战俘的奴隶。

突厥人(Tu-chuen或Turki,原在中亚的土耳其语族)。最初分布在准噶尔盆地以北,今叶尼塞河上游地方,过着随水草迁徙,以毡帐为居室,食肉饮酪,身衣裘褐,善于骑射的游牧生活。6世纪初过渡到奴隶社会。6世纪中期鼎盛时辖境辽阔。“东自辽海(中国辽河下游濒海一带)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

被匈奴驱赶出故土的大月氏,其五部中有一部是贵霜人(Kushan)。在1世纪抵大夏,继而进入印度北部。之后建立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其全盛时的疆域,包括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直到波罗奈以西大半部分地区。建都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为丝绸之路贸易必经之处。大月氏人迁居到北印度及大夏之后,逐渐从游牧转到以农业为主,并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