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农地制度论》

全称为《农地制度、零细经营及涉外移民》(Die Ackervefassung,die Zwergwirtschaft und die Auswanderung),是有关德国19世纪中期农地制度及农地政策的专著。作者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曾任图宾根大学教授及国会议员。本书是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Das Nationale System der Politichen Okonomie,1841)的续编,于1842年出版。作者一贯主张采用历史方法论证国民经济的发展,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国家的制度、法律、宗教等因素却是生产力的重要源泉,他还倡导保护贸易,鼓吹关税同盟。作者有关农业经济思想的阐述集中于本书。书中强调德国农业的发展应走普鲁士式道路。面对当时的德国农奴制废除不久的现实主张建立扶植中、小经营,而把大的及零细过小的经营做为例外,要通过立法及行政措施的调整来推行现代化的农场经营,对地块零散土地插花乃至以村落为主体的经营要加以改变。逐步建立现代化农场并形成新的农民,才有可能促成以工农两大部门分工

全称为《农地制度、零细经营及涉外移民》(Die Ackervefassung,die Zwergwirtschaft und die Auswanderung),是有关德国19世纪中期农地制度及农地政策的专著。作者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曾任图宾根大学教授及国会议员。本书是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Das Nationale System der Politichen Okonomie,1841)的续编,于1842年出版。作者一贯主张采用历史方法论证国民经济的发展,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国家的制度、法律、宗教等因素却是生产力的重要源泉,他还倡导保护贸易,鼓吹关税同盟。作者有关农业经济思想的阐述集中于本书。书中强调德国农业的发展应走普鲁士式道路。面对当时的德国农奴制废除不久的现实主张建立扶植中、小经营,而把大的及零细过小的经营做为例外,要通过立法及行政措施的调整来推行现代化的农场经营,对地块零散土地插花乃至以村落为主体的经营要加以改变。逐步建立现代化农场并形成新的农民,才有可能促成以工农两大部门分工为前提的商品交换,实现工农业生产力的均衡发展,并力求避免推行资本主义大经营时必然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对于城市无力吸收的农村过剩人口应迁至人口稀疏地区,必要时则鼓励其移居国外。作者期待建立起以中小经营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并设法使这些属于中产阶层的农场主,逐步具备近代市民的性格。这样在经济上、政治上来完成德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变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