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林业史

中国古代林业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非独立行业,造林与树木种植,为农业的一部分;林木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品利用为古代手工业的组成部分。直至近代,林业与林学始逐渐成为独立的行业与学科。先秦时期树木人工栽培较早者为桑、果等,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桃核出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人工种植的佐证。

中国古代林业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非独立行业,造林与树木种植,为农业的一部分;林木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品利用为古代手工业的组成部分。直至近代,林业与林学始逐渐成为独立的行业与学科。

先秦时期

树木人工栽培较早者为桑、果等,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桃核出土,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人工种植的佐证。以后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形成,园圃经营大为发展,经济林木的栽培成为园圃制中的主要部分。《诗经·豳风·七月》:“爰求柔桑”、“猗彼女桑”等诗句,反映了对桑树的人工经营。树木栽培技术,也反映在其他植树造林方面,如社前植树自夏代已有记述,边境林的营造、墓地植树、行道树的种植和河堤造林等,至周代已相沿成习,并作为国家制度。插条、剪枝、移植等技术已为人们所掌握。物候学知识和适地适树、以时禁发等原则,代表了先秦时期林业技术的重要方面。物候学知识,在《夏小正》一书中有桑、杏、梅、桃等果树种植和加工的时间;适地适树,在《管子·地员篇》中,反映为规定了土壤分类和树木的选择;以时禁发的原则,在《逸周书》中有“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的记载。先秦古籍《尔雅·释木》收树木80余种,林业术语20余条,已将树木分成乔木、果木与灌木等,此为较早的树木分类。先秦时期森林采伐技术的重要进步是从使用石刀、石斧改变为使用铜、铁斧、斨、锛、刀、锯之类工具;木材运输技术则为水陆兼用,水运除用船外,木筏应用颇广。《华阳国志·蜀志》记述:“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木材水运已大规模进行。林副特产品方面,漆的发现与使用和漆树的栽培由来久远。漆的利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河姆渡遗址出土之木器上有朱红色涂料,经化验为生漆。夏商两代漆不仅做为涂料,并做为贡品和书简之用;《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漆梓。”说明已进行漆树的人工种植;战国时已有漆园之设,著名思想家庄周曾为漆园吏。

秦汉时期

秦代历史较短,除为修建阿房宫等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外,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公路造林;在焚书中“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代封建制的园圃特别是经济林木生产大为发展,林业技术亦有较大提高。其林业技术主要反映在西汉和东汉崔寔的,前者对桑树的浸种、育苗和植物嫁接的靠接法已有论述,后者论述了果树的整枝、压条,漆树的种植,竹、桐、柏、梓、松等树木的种子采集,树木的移植、砍伐、嫁接等。先秦以来香料、染料等植物花卉已为人们重视,故《四民月令》中还包括有实用价值的花卉植物栽培技术。汉武帝时,修建上林苑,“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千余种”,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植物园。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有木部字440多个、竹部字150多个,树名百余种,注释中并对木材的性质、用途有所说明,反映了汉代对常见树种及其木材学;已具一定知识。汉代土木工程除继续修造西南栈道外,并修造了通天台和上林苑等宫苑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森林采伐。这时随中外交往和海陆交通的发展,中外林业技术也有所交流,不仅中国的桑蚕技术西传,并且西亚的石榴、胡桃等果木也传入中国。

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

此时期林业技术较为突出地反映在一书中。其中20余篇介绍了林业生产技术,反映出这一时期林木栽培技术日臻成熟。提出了林木种子的采集、贮藏和育苗;还提出了果树繁殖的不同方法。如桃栗用实生苗繁殖,安石榴用扦插法,柰及林檎用压条法,梨柿常用插接的嫁接法,还提出了分根法。对种子的处理则提出了湿藏法和浸种催芽等技术措施。此时期林业技术的提高的显著标志有二:①出现了不少地方植物志一类专著,反映了当时的林业技术水平。如,是中国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书中详细记述了利用黄猄蚁消灭柑橘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此为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生物防治技术记载;②出现了植物专谱一类著述,如。此书记述竹的品种40余种,别名10余种,涉及竹类的历史考证、形态、分布、利用等各个方面。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竹类专著。

隋唐时期

隋代植物栽培技术之盛反映在隋炀帝所建之园囿中,“于皁涧营显仁宫,苑囿连接,北至新安,南及飞山,西至渑池,周围数百里。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于其中。”河堤造林为隋炀帝运河植柳。唐代林业技术主要体现在传世农书中。书中与林木种植有关者40余条,在具体技术上,如果树嫁接技术,提出了劈接法。这较以前农书的嫁接技术,又前进了一步。

唐代官修《新修本草》,记载了自印度传入的丁香、豆蔻、胡椒;自大食传入的石榴、阿芙蓉、乳香;由波斯传入的茉莉;大秦传入的素馨、郁金;南洋传入的木香、樟脑、槟榔等,反映了中外林业技术的交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篇中记述了将洛阳李树、江西庐山杜鹃引种到四川万县,把江西永丰柳引种于长安的经过。他还写成《养竹记》、《洗竹》各一篇,是中国竹丛养护管理的重要论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著有《种树郭橐驼传》,提出植树要诀:“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颇有见地。

宋辽金元时期

此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林业技术亦有长足的进展。在植物栽培方面以宋徽宗于汴京(今开封)所营的艮岳为代表,各类植物分区种植,“奇花美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不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成长养于雕栏曲槛”。从史料分析,此园已具有近代植物园的雏形。果树的嫁接技术则有以枫杨接核桃,以桑树嫁接梨等记载。宋代南方果树栽培技术更为发达,成为国内贸易的重要商品。此时期林业技术主要反映在下列4种综合性农书中:①下卷“种桑”,专门论述栽桑技术;②中典训、耕垦、播种、栽桑、果实、竹木等篇均与林业技术有关;③,提出了杉木的插条造林技术,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黄河流域及江南一带的林业生产技术;④其嫁接技术除插接、劈接外,还提出了片芽接和合接法。

此时期植物专谱甚多,著称者如北宋陈翥撰写之《桐谱》,从桐树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品种、分类、育苗、造林技术、幼林抚育、产地分布、采伐利用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北宋前中国桐树种植和利用的经验,为世界上最早的桐树专著。其他如果、茶、笋、花木等书,也不胜枚举。宋代已有用树木年轮判断树龄的明确记载,古代称年轮为“木晕”。木材运输技术方面,在金正隆年间(1156~1161),已有长桥木道之设。金人占据汴京后,为营新宫,派张中彦赴六盘山采木,“沟崖驾壑,起长桥数十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开六盘山水洛之路,遂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梁,复领其役”。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林业技术的进步,突出反映在二书。《农政全书》集中国农林科学之大成,其中论述一般树木30余种,果树40余种,有不少是他通过实践提出的创见。如木棉和乌桕的种植法,及对白蜡虫生活习性的观察等,他提出的自乌桕取油,自女贞树取白蜡等见解均有经济价值。森林采运技术据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所载,陕南山区的森林采运的集材除木滑道(溜子)、冰雪滑道外,已使用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木制绞盘机(天车)。明末吏部尚书郭维经于崇祯年间,与其女发明龙泉码价,在杉木的商品流通中以码两计价,创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表。此种木材的计量方法于中国流行近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