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古代追肥

中国传统农业中通过肥料补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技术。也叫接力。中国追肥技术发生很早,公元前1世纪的即有“麻生布叶,……树(株)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等关于施用追肥的种类、时期、用量诸方面的明确记载。又提出种葵每次采食时都得“下水加粪”,表明在1500多年前已采取分期追肥了。至迟到13世纪初,根外追肥也已使用,已记载了种麻当真叶展开时即“宜带露撒灰”。

中国传统农业中通过肥料补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技术。也叫接力。中国追肥技术发生很早,公元前1世纪的即有“麻生布叶,……树(株)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等关于施用追肥的种类、时期、用量诸方面的明确记载。又提出种葵每次采食时都得“下水加粪”,表明在1500多年前已采取分期追肥了。至迟到13世纪初,根外追肥也已使用,已记载了种麻当真叶展开时即“宜带露撒灰”。露水不仅能使灰分沾附,避免飘散,而且能溶解其钾、钙等营养元素供叶吸收。明代并有直接向蓝靛上泼浇粪水追肥法,从而获得了肥厚多汁之靛叶的良好效果。清代根外追肥更是广泛地施用于多种作物了。明清期间追肥技术更有新的发展。首先是“看苗施肥”的应用。据浙江湖州地区的史籍(主要是万历《乌青镇志》的记述,明末《沈氏农书》又作了进一步地总结)写到“只有接力一壅,须相其时候,察其颜色”时,指出太湖地区单季晚稻施追肥,“须在处暑后,苗做胎(孕穗)时,在苗色正黄之时”。这是符合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氮碳代谢规律的。稻作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叶色的黄(浅绿)黑(深绿)变化,乃是其生理肥效应的外在体现。掌握这种规律,就能有意识地克服水稻生产中“少壅薄收”或“过肥谷秕”之患。其次是“遥肥”的提倡。在论述“遥润”后进一步指出“不论草木本,凡根株大者,俱宜遥肥”。即在植株附近掘沟注入肥水,以渗灌形式肥而不浓、淡而不绝地源源供应根系吸收,从而满足其对水分、养料的不断需求。这是在遥润的基础上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此外,这一时期的追肥,在精肥与粗肥、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等的选配及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等方面也有可贵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