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猪丹毒丝菌

物沿穿刺线向周围呈辐射状生长,似试管刷状。根据菌体抗原对热、酸的稳定性分为型和种特异性抗原。根据柯斯兰(Kucsera,1973)提出的新的分型方法,将已有的22个血清型,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其中以1、2型最为常见。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土壤、鱼类、鸟类及猪等动物体表、肠腔等处。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数月,水中存活4~5天,对湿热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15分钟死亡。

引起猪丹毒病原菌。革兰氏阳性。光滑型菌落中的细胞为(0.2~0.4)×(0.8~2.5)微米的短、细小、直或略弯的杆状;粗糙型菌落中的细胞形状多样,从短杆到长丝状,呈链状排列。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在血液琼脂平板上产生α溶血,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需氧或微需氧,发酵活性较弱,糖发酵不规则,通常分解葡萄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氧化酶、触酶、MR、VP试验均为阴性,产生H2S、不产生吲哚,不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此菌在血琼脂平板或普通平板上可出现两种菌落:①光滑型(S型)。菌落较细小,直径0.3~1.5毫米(24~48小时),微隆起、透明、表面结构较致密,周边整齐,毒力较强;②粗糙型(R型)。菌落较大,扁平不透明,表面结构粗糙,周边不圆整,有的呈卷发样边缘。也有介于S和R型之间的中间型菌落存在,S型可以变为中间型或R型,R型亦可变为S型。明胶穿刺,生长物沿穿刺线向周围呈辐射状生长,似试管刷状。根据菌体抗原对热、酸的稳定性分为型和种特异性抗原。根据柯斯兰(Kucsera,1973)提出的新的分型方法,将已有的22个血清型,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其中以1、2型最为常见。

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土壤、鱼类、鸟类及猪等动物体表、肠腔等处。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数月,水中存活4~5天,对湿热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15分钟死亡。此菌既为猪丹毒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也可感染马、山羊、绵羊,发生多发性关节炎,对小鼠、大鼠、家鸽、家兔等有较强的致病力;人亦可因接触上述动物及产品而感染,多数通过擦伤的皮肤创口侵入,发生类丹毒,以局部红肿为特征,很少发生扩散,若发生菌血症可引起心内膜炎、关节炎甚至死亡。细菌学检查局部感染可自患处取材作培养,急性病例可采取血液检本,病死动物可取肝、脾、肾等组织器官分离培养,根据形态特征、生化反应及对小鼠、家鸽的致病性作出初步诊断,血清学检查以试管及平板凝集反应或荧光抗体技术较为多用。但形态特征要注意与李斯特菌相区别。此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