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毒

急性中毒的发生比较突然,在一个地区或一群牲畜中如出现数量较多的动物发病或死亡,应首先排除传染病的可能性。中毒诊断可以从中毒史、中毒症状、剖检变化、毒物分析和动物试验五个方面进行。中毒史调查中毒的历史和周围环境条件,是作出准确诊断的关键。

机体与毒物接触后引起的疾病。或称中毒病。急性中毒是机体在短时间内(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一次或多次摄入较大剂量的毒物引起的。通常病症严重,动物常迅速死亡或突然死亡。慢性中毒是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几周、几个月或几年),不断地摄入较小剂量的毒物引起的。病程进展一般缓慢,往往先出现采食量减少或增重下降,随后症状逐渐加重,不一定造成死亡。但大多数中毒病例取急性经过。

诊断

正确的诊断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急性中毒的发生比较突然,在一个地区或一群牲畜中如出现数量较多的动物发病或死亡,应首先排除传染病的可能性。中毒诊断可以从中毒史、中毒症状、剖检变化、毒物分析和动物试验五个方面进行。

中毒史

调查中毒的历史和周围环境条件,是作出准确诊断的关键。例如,向饲养管理人员了解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和死亡的动物数;病程经过和临床表现;曾采取的急救措施及其效果;厩舍、动物运动场、饲料加工场所是否存放过有毒物质;是否使用过杀虫药和毒鼠药;饲料、饮水、牧草是否被有毒植物、霉菌及化学毒物污染等,从中发现可疑情况,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是机体在毒物作用下所表现的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由于不同毒物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机制,因而由不同毒物导致的机体中毒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同。观察动物中毒后的表现对推测中毒源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中毒症状的检查应细致、全面。有时轻微的症状也可作为中毒鉴别诊断的依据,因而不可放过。要注意局部组织因刺激和腐蚀而发生的损伤情况,动物的全身表现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注意分析动物临床表现以排除某些毒物中毒的可能性,缩小怀疑范围。

病理剖检

对中毒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获得可靠的病理资料,在动物死亡或处死后应立即按一定顺序检查。应注意体表皮及可视粘膜的色泽,有无炎症及溃疡;血液的色泽及凝固性;体腔液的色泽、量及气味;内脏器官有无炎症、变性及坏死;呼吸道内的变化和消化道内容物的颜色、气味;饲料的消化程度和有无异物等。不同毒物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差异较大,腐蚀性毒物能引起接触部位明显的损伤。而多数急性中毒死亡的动物无明显的形态改变,仅可见由呼吸和循环衰竭所致的非特异性改变。例如氰化物及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呈鲜红色,亚硝酸盐及氯酸盐中毒时血液呈灰褐色。黄疸见于四氯化碳和铅中毒;局部组织腐蚀见于腐蚀性毒物和刺激性毒物中毒。磺胺类和草酸盐中毒时出现肾小管病变及血尿。

毒物分析

为确定毒物存在与否,应根据中毒史及中毒症状选取可疑材料进行化学分析。待检材料可取饲料、饲草、饮水、包袋用具及材料,中毒动物的血液、尿液、胆汁、体腔液,胃肠内容物及肝、肾等。宜采用特异性强、准确、快速的检验方法。根据毒物分析所取得的阳性结果,结合中毒史和中毒症状可以作出中毒的初步诊断。然而,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中毒的可能性,因为毒物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能发生物理化学的变化或从消化道完全吸收并排出体外。

实验动物试验

以可疑物饲喂实验动物,观察有无中毒反应,结合上述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实验动物可与中毒动物同种属,也可选用啮齿类动物。所得阳性结果对中毒诊断有重要意义。然而欲确定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是否有毒,需要把这种化学物质从饲料或其他材料中提取出来并给试验动物染毒,观察能否复制出类似的中毒症状。此外,试验治疗尤其是观察特效解毒剂有无疗效,也有助于作出诊断。

上述几项检查结果一致,无疑可作出确切的诊断。如果几项检查结果出现矛盾,则需要重新进行细致的检查。正确的诊断,是以毒理学知识为基础对各项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的。

治疗

中毒治疗包括排除病因、制止吸收、已吸收毒物的灭活和排出及对症治疗等措施。

排除病因

中毒是由于接触毒物引起的,在治疗中毒时,首先应设法排除毒物,切断毒物的来源,清除毒饵、有毒饲料和呕吐物,清洗受污染的用具、饲槽、水槽等,阻止动物继续与毒物接触。在查明中毒原因之前,原则上应当更换饲料、饮水及牧地。与机体接触但尚未被吸收的毒物应尽早以水洗和致泻方法加以排除,用清水或加有少量洗涤剂的水刷洗被毒物污染的皮肤,以除去毒物。也可加用能促使毒物分解破坏的化学药剂如酸、碱、氧化剂,但不可用油类和有机溶剂如柴油、汽油等,以免增加皮肤对毒物的吸收。进入消化道的毒物可采用药物催吐或洗胃以排除胃内毒物,催吐和洗胃应尽早进行。猪、犬、猫易于呕吐,可用催吐药催吐。马、牛等不易呕吐的动物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对进入肠道而尚未吸收的毒物可采用盐类泻剂加速排出。

制止吸收

使毒物在胃内变为不易吸收的形式而阻止毒物的吸收。包括:①生成沉淀,使毒物形成不溶解的复合物而沉淀。如硫酸盐与铅、钡等毒物可生成不溶解的硫酸铅和硫酸钡;钙离子与草酸或鞣酸形成不溶解的草酸钙和鞣酸钙,均可阻止吸收。②促使毒物离子化。许多毒物为弱酸盐或弱碱盐,在溶液中以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形式存在,而离子型是难以透过上皮的,因而不易吸收。通过改变溶液的pH可调节毒物的解离度。解离度增大,则离子型的毒物增多,吸收就会减少。③吸附毒物。药用炭可吸附理化性质不同的多种毒物。1克活性炭约可吸附300~1800毫克的毒物。毒物吸收部位主要是胃和小肠,活性炭主要在胃和小肠发挥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活性炭所吸附毒物会再度释放出来,为此应给以盐类泻剂以促进其排出。

吸收毒物的灭活和排出

已被吸收的毒物应采取措施使其灭活和排出。①灭活,使毒物的毒性作用减弱或消失。有特效解毒剂的应及早使用。如金属毒物中毒采用络合剂,金属毒物被络合后即失去原有的毒性作用,所形成的络合物为水溶性,可由肾脏排出。常用的络合剂有二巯基丙醇(BAL)、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依地酸钙钠(CaNa2EDTA)及青霉胺等。氟化物中毒后可用钙剂,使钙离子与氟化物中的氟结合为微毒的氟化钙。解磷定、双复磷与磷酸化胆碱酯酶结合,从而使胆碱酯酶的活性恢复,降低有机磷制剂的毒性等。②促进毒物排出,可通过利尿、提高毒物解离度、抑制重吸收等促进毒物的排出。此外,透析是排毒的有效方法。利用晶体和胶体通过半透膜的速率不同的原理使两者分离。腹膜透析是将透析液注入动物腹腔,血浆中的毒物可经腹膜进入腹腔,然后将含毒的透析液抽出并换入新透析液。如此反复多次,体内毒物可逐渐减少。

对症治疗

目的在于维持动物生命,争取时间,充分发挥机体的解毒和排毒的机能。对症治疗是根据中毒的临床症状特点,采取适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预防惊厥和休克的发生、维持心跳和呼吸机能、调节水盐代谢平衡、提供机体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