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移植免疫

将供者(donor)的组织或器官移植到受者(recipient)体内后,移植物和受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在外科手术上并无困难,但由于移植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受者不同,可以为免疫系统所识别而被排斥。移植排斥反应在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时

将供者(donor)的组织或器官移植到受者(recipient)体内后,移植物和受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在外科手术上并无困难,但由于移植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受者不同,可以为免疫系统所识别而被排斥。

移植排斥反应

在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时,由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不同而引起的免疫排斥现象。包括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 host reaction,GVHR)两大类。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当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一般都产生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临床上分为三类:①超急排斥:反应在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这是由于受者循环内存在抗供者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抗体所致。此类抗体是因受者接受过多次输血或异体组织器官的移植,受过与供者组织相容性抗原有交叉性的某些细菌感染所形成的。移植后抗体与移植物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内,激活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及激肽系统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形成血栓,移植物在数日内死亡。超急排斥属体液免疫反应,发生快、反应重,必须立即从受者体内除去移植物,否则会致机体死亡。②急性排斥:一种最常见的类型,发生于移植后7~10天。病理变化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为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属细胞免疫应答。其结果常使移植器官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通常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③慢性排斥:临床表现移植物功能逐渐衰退,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后才出现症状。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所致。病理特征是中小动脉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间质纤维化。器官实质细胞萎缩,伴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多数为成熟的淋巴细胞,少数浆细胞和不定量的巨噬细胞。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图)。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对宿主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此反应需要特定的条件:①移植物中含有足量的能识别宿主移植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②宿主具有移植物缺乏的移植抗原;③宿主免疫系统缺乏或丧失排斥移植物的功能。在临床实践中,此反应主要见于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例采用骨髓移植或反复大量输血治疗时,病畜往往因抗感染能力降低以致受感染而死亡。病症最早出现于骨髓移植后的10~30天,出现的机率占骨髓移植病例的10%,其中20%是致死性的。

防止措施

供者与受者间亲缘关系愈接近,其组织相容性抗原(即移植抗原)的差异愈小,移植物存活率愈高。在临床实践中,单卵双生者间的移植最为理想,但终究不易多得。对多数移植物来说,总有不同程度的不相容性。因而移植前应根据定型和配型寻找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最小的供者。常用方法有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移植后,应采用恰当的免疫抑制措施以防排斥反应;或给受者注射供者的可溶性肝抗原提取液,以诱导免疫耐性,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同时,需及时检测伴随早期排斥反应而出现的一些体液成分或细胞免疫水平的变化,如尿溶菌酶含量增高、血清补体含量升高、T细胞数升高和转化加强等,预测排斥反应。

机体的某些部位,如眼前房、角膜和脑组织缺乏有效的淋巴通路,这些部位的组织移植后,其移植性抗原虽可达到宿主淋巴组织,但宿主的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却不能达到移植物,所以,这些部位的移植物相对来说较易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