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轭合残留

农药或其代谢物与生物体内某些内源性物质结合形成的极性较强、毒性较低的新化合物质。农药轭合残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农药轭合物的形成、性质、毒性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形成农药轭合物的形成是伴随着农药降解过程同时发生的。它是由带有—OH、—COOH、—SH、—NH2等基团的农药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与生物体内的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氨基酸、谷胱甘肽、硫酸酯、甲基、乙酰基等,在酶催化下结合形成的。

农药或其代谢物与生物体内某些内源性物质结合形成的极性较强、毒性较低的新化合物质。农药轭合残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农药轭合物的形成、性质、毒性和化学组成等方面。

形成

农药轭合物的形成是伴随着农药降解过程同时发生的。它是由带有—OH、—COOH、—SH、—NH2等基团的农药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与生物体内的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氨基酸、谷胱甘肽、硫酸酯、甲基、乙酰基等,在酶催化下结合形成的。在植物体内,农药及其代谢物形成的轭合物,以各种类型的糖甙,如葡萄糖甙、N-葡萄糖甙、S-葡萄糖甙、龙胆二糖甙、核糖甙等,以及谷胱甘肽、氨基酸轭合物较为常见。而在动物体内,则主要形成葡萄糖醛酸轭合物和硫酸酯轭合物。

解毒作用

农药及其代谢物形成轭合物的反应,一般被看作是生物体对农药的解毒行为,轭合物一般没有生物活性。轭合物的极性比组成它的农药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强,溶于水,易于从动物体内排出。植物虽不具有排泄器官,但轭合已达到了对农药的解毒作用,不再对植物有毒性。

化学组成分析

对农药轭合物化学组成的分析研究,一般首先采用酶水解、酸解或碱解的方法,使大分子轭合物发生离解,继之用薄层层析法等方法,使离解后的各组分彼此分离,然后再用薄层显色、放射性自显影等方法,对各组分进行鉴定。酶水解常用的酶有β-葡糖甙酶(β-glucosidase)、β-葡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芳基硫酸酯酶(arylsulfatase)、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纤维素酶(cellulase)等。酶水解反应对于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不能用酶水解的轭合物,可用酸解或碱解的方法,使轭合物分子发生离解,反应条件因化合物种类而异。比如,在研究农药与氨基酸类化合物形成的轭合物化学组成时,可在通氮气保护下加入6摩尔/升盐酸,在105℃下加热反应16小时,使其水解。水解反应游离出的农药母体化合物,代谢物以及氨基酸,经薄层分离后,再用色谱法、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