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藏兽医辨治原则

藏兽医通过长期临证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治家畜疾病的法则。藏兽医辨治原则的特点是临证时常常根据三要素理论,首先辨明是三灾病(龙病、赤巴病、白干病)中的何种类型,同时判断是过盛、不足还是紊乱;病在某脏某腑,还是在七形三废;是寒性病还是热性病。从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寒治热,以热疗寒等法则来纠偏救弊,使畜体机能恢复相对平衡或祛除病原而治愈。其辨治原则有四种。

藏兽医通过长期临证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治家畜疾病的法则。藏兽医辨治原则的特点是临证时常常根据三要素理论,首先辨明是三灾病(龙病、赤巴病、白干病)中的何种类型,同时判断是过盛、不足还是紊乱;病在某脏某腑,还是在七形三废;是寒性病还是热性病。从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寒治热,以热疗寒等法则来纠偏救弊,使畜体机能恢复相对平衡或祛除病原而治愈。其辨治原则有四种。

三纲辨治

以三要素理论为纲要的辨治原则。藏兽医认为畜体内三种要素(龙、赤巴、白干)保持相对平衡,紧密配合,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相反,如其中之一过盛、不足或机能紊乱,就会引起疾病。临证时,应针对病性的不同,拟定不同的治疗法则

龙病

龙过盛治宜甘寒酸敛之药;龙不足治宜甘温补养之药;龙紊乱治宜辛甘调龙顺气之药。

赤巴病

赤巴过盛治宜苦寒淡渗之药;赤巴不足治宜甘温助火之药;赤巴紊乱治宜苦寒清热、淡而渗利,缓而通便之药。

白干病

白干过盛治宜辛温大热之药;白干不足治宜酸敛清养之药;白干紊乱治宜辛温助火、涩肠利尿之药。

病位辨治

以确定疾病所在部位为依据的辨治原则。临证时先分辨病的所在部位,确定是在某脏、某腑,是在七形、或在三废,然后辨其盛衰寒热,从而引出治疗法则

病原辨治

确定病原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的辨治原则。藏兽医认为有传染现象的病是由虫子引起的。这些虫子有些寄生于体表,有些寄生于体内;有的只凭肉眼就可以看到,有的则肉眼看不到。它们在条件适宜其生长时就大量滋生,并引起大群牲畜发病。临证时选择药物杀灭虫体,达到治疗目的。根据这一原则采取的治法,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为主要手段,故称为“特法”。

寒热辨治

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并据以制定相应治法的辨治原则。临证时必须辨其属寒属热。热性病用寒凉药治疗,寒性病用温热药治疗。藏兽医学对寒热辨治相当重视,论述较多,如《四部医典》载:“白干与龙属寒血赤热,虽分几种归纳热与寒。”

除了单纯的寒症和热症,临证上还可见到寒热混杂、寒热转移等类型。

寒盖热

又称隐伏热。乃外有寒而内有热,寒病之下潜伏着热疾,治宜先散其寒,待热症显现,再清其热。

未成型热

又称未熟热。热欲起而不能扬于外,乃因龙驱使热耗损了畜体的元气,而白干(痰)又将热头压住所致。症见畏寒喜暖,咳嗽,骨节疼痛,脉象浮数,尿色红黄而多沉淀,治宜先灌调龙顺气之药,待其热发,再治以寒凉。

热症山原界

意为热症到了山原交界之处,如失治或误治,易转化为他症。症见大热已去,余热未净,气短肢怠,食则欲呕,脉象滑而虚数,不任重按,尿色红而清,泡沫大,舌面红而粗糙,渴而不欲饮,治宜清其余热兼调龙顺气。

混合热

乃因旧有宿寒,又得热病,寒热混杂。欲清其新热,恐助其宿寒,欲治其宿寒,又恐助其新热,故较难治。欲治者,宜以小剂量凉药徐清其热,热去,再以温热药祛其宿寒。

旧热

又称陈久热。乃因治病时处方中药物用量过低,药力不足,或病中饲养管理不当,宿热未能平息,久之元气耗损,病情稽延。症见苔黄而干,心热喜冷饮,历久不退,治宜甘寒以清其内。

空热

症见身热烙手,耳鼻俱热,而内无热,不欲饮冷,尿色黄而多泡沫,呼吸急促,舌苔红厚,治宜辛凉以解其外。

治疗十六法

藏兽医以上述辨治原则为基础,参考中兽医的治疗法则,在临证实践中取舍归纳,总结出16种治法。有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寒法、热法、涩法、利法、特法、消法、升法、降法、补法、破法。

汗法

通过发汗使表邪随汗而解,不使内侵的一种治法。主要适应于感冒初期和一些热性病的初期。

吐法

催吐药使病邪经口吐出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误食毒物后不久,催吐药药性较为猛烈,故应慎用于妊娠、产后的母畜和体弱病畜。

下法

泻下药通利胃肠以达治病目的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实热便秘、肠结腹痛、积滞胀满等病,驱除内寄生虫也需配用泻下药。下法有攻下和缓下两类,攻下剂作用峻猛,对孕畜及老弱病畜宜慎用。

和法

利用药物的和解作用,调整脏腑或三要素的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法。例如感冒中期,出现寒热往来、食欲不振等症状,藏兽医认为这是脏腑寒热不协调所致,当用和法。多以调龙顺气的药物为主药组方,龙气通利则赤巴、白干协调,脏腑寒热自平。

温法

用性温的药来温里散寒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治疗马骡冷痛等里寒症。

清法

用性凉的药物来清解郁热的一种治法。主要应用于表邪已除,热已入里而尚无结实的病症。里热多因赤巴过盛。如因白干不足,出现心热烦躁,舌红无苔等症状,亦属于热,但此种热与赤巴过盛所致之热有本质的区别,乃因白干不足,水液亏损而不能制火所致。故宜用味甘性凉的药物组方以补水制火。

寒法

应用苦寒药物治疗火热及毒热所致病症的一种治法。寒法与清法近似,但其主治之病火热更甚,或又兼毒热,须大苦大寒之药直折火势方能奏效。

热法

应用大热之药补阳助火,治疗寒极之症的一种治法。热法与温法类似,但主治之病,前者寒重,后者寒轻,前者旨在回阳救厥,后者意在温里祛寒。温补之药皆有壮阳之效,回阳救厥则须大热之剂。

涩法

固涩药为主药组方来涩肠止泻的一种治法。泻下有因于寒,有因于热,寒泻乃赤巴不足而白干过盛,属寒湿泻下,所下完谷不化,治宜提升胃火涩肠利小便;热泻乃赤巴、白干并病,属湿热下痢,所下腥臭,治宜清胃热涩肠。

利法

用利尿药为主药组方治疗小便不利的一种治法。小便不利之属热者,症见频作排尿姿势而点滴难下;小便不利之属寒者,则四肢欠温,苔白而润,小便不利,水溢为患而发水肿,水无去路则肠鸣便溏,均宜利尿渗湿,并根据症的寒热,适当辅以温阳化气或清热泻火。

特法

以特效药物为主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治法。藏兽医在治病时,常多重视调整机体的内因,使其寒热升降归于平衡,以达治愈目的。但通过长期实践,也逐渐认识和掌握了一些对特定病原体有不同程度杀灭作用的药物,可用以治疗某些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消法

用消积化滞、理气除满的药物组成方剂治疗食积胀满、消化不良等病的一种治法。消法与下法近似,但前者缓而后者猛,前者重在消导运化,后者重在攻逐结聚。

升法

用升补药物治疗气虚下陷的一种治法。如孕畜气血虚陷,不能养胎,或已出现流产先兆,宜用升法升补气血。

降法

用沉降下行的药物治疗胃气上逆、翻胃呕吐的一种治法。胃气上逆有因于热,亦有因于寒。症见嗳气呃逆,甚则呕吐,食欲大减,精神不振。其因于热者,嗳气酸臭,口色偏红,渴欲饮水;其因于寒者,口舌色淡,饮食不化,皆宜用降法降胃行气,兼顾寒热。

补法

用补虚益损的药物增强动物体质,改善虚弱状态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久病、失血、长期营养不足、过劳、幼畜缺乳、母畜产后、公畜频繁配种等原因所致的气血亏损。

破法

用破积化瘀的药物治疗积块肿痛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胎衣不下、食积腹痛等病。

十六法并非孤立,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临证时应根据病畜具体情况,或一法单用,或数法合用,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