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藏兽药

主产或特产于青藏高原并为藏兽医常用的药。藏兽医虽亦采用一些为中兽医常用的中药,但对它们的性味、功能多持不同见解。青藏高原的西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藏族人民很早以前就知道用药物治疗人畜疾病,现存最早的藏医药学典籍《月王药诊》已收载300余种药物,其中一半以上产于青藏高原。

主产或特产于青藏高原并为藏兽医常用的药。藏兽医虽亦采用一些为中兽医常用的中药,但对它们的性味、功能多持不同见解。

青藏高原的西北、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藏族人民很早以前就知道用药物治疗人畜疾病,现存最早的藏医药学典籍《月王药诊》已收载300余种药物,其中一半以上产于青藏高原。唐代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等所著的《四部医典》载药400余种,并有专章对药物的性味、功效、分类、剂型、配方等进行了论述。清代著名藏医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对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作了实地调查,并对历代藏医药学著作进行了考证,用了近20年的时间,于1835年编写出《晶珠本草》。《晶珠本草》收载药物1220种。

藏兽医处于药材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用来防治家畜疾病的药物多半就地取材,自行采集、加工和炮制。在用药上,藏兽医的特点是:①方剂分为大方和小方,小方只有一至几味药,大方则有数十味乃至上百味药,一般多用大方;②方剂的组成有一定规律,方中药物亦有主、辅、佐、使之分;③用药量较小,一味药物,牛、马每次用量不超过20克;④多采用丸、散、膏等剂型,便于贮存和携带,适合高原人民居住分散、游牧流动等特点。

藏兽医用六味、八性、十七效来说明药物的性味、功能。

六味指药物的六种滋味,即甘、酸、咸、苦、辛、涩。药物的滋味不同,作用各异。甘味药可补虚益损,强身壮体,荣润皮毛;酸味药可升胃火,消积化食;咸味药可健胃消食,通结开闭,息风镇惊;苦味药可开胃利胆,清热解毒;辛味药可提升胃温,祛除胃寒,暖体消食,疏通脉管;涩味药可止痢涩精,清热退烧,润泽皮毛。临证时,对龙病可用味甘、酸、咸、辛的药物治疗;对赤巴病可用味苦、甘、涩的药物治疗;对白干病可用味辛、酸、咸的药物治疗。

八性指重、润、凉、钝、轻、糙、热、锐八种药性。一般说来,凡能滋补身体,镇静解痉的药物,性多重、润;凡能降火清心的药物,性多凉,钝;凡能祛寒消食的药物,性多轻、糙、热、锐。临证时,重、润药可用以治疗龙病;凉、钝药可用以治疗赤巴病;轻、糙、热、锐药可用以治疗白干病。但如用量过大或长期应用,则轻、糙、凉性药物可诱发龙病;热、锐、润性药可诱发赤巴病;重、润、凉、钝性药可诱发白干病。八性之中,又以凉(寒)、热二性为最重要,如《四部医典》载:“无可伦比力在寒与热,其中热性药味除寒症,寒性药物可治热病患。”

八性和六味的关系是:咸、涩、甘味药依次性偏重;咸、酸、甘味药依次性偏润;涩、苦、甘味药依次性偏凉;苦、涩、甘味药依次性偏钝;酸、辛、苦味药性偏轻、糙;辛、酸、咸味药性偏热、锐。

十七效指药物的轻、重、寒、热、稳、动、润、燥、温、凉、钝、锐、干、稀、柔、软、糙17种功效。药物的十七效是针对三灾病(龙病、赤巴病、白干病)的20种特性而言。重、稳、钝、软、润之药可滋补身体,促进发育,聪明耳目;稀、凉、柔之药可清热降火,润肠胃,泽皮毛;热、锐、干、温之药可增温,祛寒,消食;轻、动、寒、糙、燥之药可强身活体,调营养卫。

历代藏医本草均按药物的本质对药物进行分类,如《晶珠本草》将药物分为珍宝类、石类、土类、汁液精华类、树类、敦布(湿生草)类,俄(旱生草)类、盐碱类、动物类、作物类、水类、火类、膏汁类等13类。现在藏兽医亦采用按药物的性味功能进行分类的方法,按此种分类法,常用高原藏兽医药可分为15类。①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②清热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③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温化寒痰药等;④理气消食药;⑤理血药止血药;⑥泻下药;⑦祛寒药;⑧利水药:利水通淋药、逐水药;⑨收敛固涩药;⑩安神镇惊药;⑾抗风湿药;⑿补养药;⒀芳香开窍药;⒁镇痛药;⒂驱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