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最为常用。脏腑、经络、病因、病理、诊法、治则等源于《黄帝内经》,它是中国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著作,总结了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最为常用。脏腑、经络、病因、病理、诊法、治则等源于《黄帝内经》,它是中国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著作,总结了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公元3世纪东汉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杂病的五脏六腑虚实辨证,于是确立了脏腑杂病及其辨证论治的体系。至唐初孙思邈(581~682)进而把许多杂证都概括于脏腑虚实寒热之中,并立方遣药,著为《千金要方》。中兽医学和中医学一脉相承,因此,中兽医学的主要内容同样包括以四诊、八纲和辨证在内的诊断学,以八法为主的治疗学,以及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的方药学。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家畜疾病的脏腑辨证方面,未能像中医学那样深入总结研究、系统整理,在中兽医古籍中未见专篇论述,有关文献亦较少,近20年来才作专章阐述。

四诊是中兽医学的诊断方法,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但是,四诊所获的材料通过八纲辨证仅能得出一个初步的辨证纲领,尚未落实到具体的脏腑,难以提出确切、具体的治则和方药。因此,须从脏腑疾病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证候,系统地分析、归纳病理变化的性质、部位和特点,明确病证属何脏何腑,属阴属阳,是虚是实,是寒是热,在表在里。脏腑辨证包括心与小肠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以及肾与膀胱病辨证。由于脏腑之间的生克乘侮和表里关系,在疾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临诊时要从畜体的整体性出发,不但掌握某一脏(腑)的主证,抓住主要矛盾,而且应注意相应某腑(脏)、甚至不同脏腑的兼证,从变化中识别和判断脏腑病证。这也是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特别是疑难病证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相兼、证候复杂繁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