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西欧国家农业经济

占世界总产量的20.7%,而西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约占1/3强。农业劳动人口在总劳动人口中的比重,1950年为31.1%,1960年为23.5%,1970年为15.4%,1980年为10.4%。农业生产和生产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欧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衰落。

西欧包括安道尔、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直布罗陀、希腊、梵蒂岗、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摩纳哥、荷兰、挪威、葡萄牙(包括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斯岛)、西班牙、圣马力诺、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中世纪时,西欧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不能自给,不足部分主要从俄国等地进口。17世纪后,圈地运动、产业革命带来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显地促进了西欧农业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北美廉价的农产品打入西欧市场,迫使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农产品生产国,或以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或利用进口的廉价谷物发展畜牧业,或转而集中人力物力发展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粮食紧张,促使西欧各国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步伐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劳动人口持续减少。为适应市场需求,各国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由种植业为主转向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自给率,某些农产品且能出口,但一般情况下,西欧仍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

主要农业资源

西欧地域广阔,地形多样,不同地区分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大部分地区受海洋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一般年降水量在600~1000毫米,个别地区多达2000毫米。较大的河流有多瑙河、莱茵河等,水量丰富。1982年,土地总面积34755.4万公顷,其中可耕地7571.5万公顷,占21.8%,人均占有耕地0.22公顷,永久性牧场6335.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森林和林地11663.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6%;灌溉面积1016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13.4%。1982年人口35211.4万,其中农业人口2920.1万,占总人口的8.3%。各国根据其自然环境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大体形成下述农产品生产区。即西欧南部和西南部的水果、蔬菜产区,中部的谷物、甜菜、马铃薯产区和北部的畜产品产区。上述农作物产区也从事牛、猪、家禽饲养及奶制品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的北部地区也发展饲料生产。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84年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英国和联邦德国是2%,法国、荷兰为4%,意大利为6%。从总体上看,农业在各国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1982年,西欧谷物总产量为1.5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肉类总产量为283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7%,而西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约占1/3强。农业劳动人口在总劳动人口中的比重,1950年为31.1%,1960年为23.5%,1970年为15.4%,1980年为10.4%。

农业生产和生产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欧国家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衰落。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各国发展集约经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和化肥,努力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超过其他经济部门。1947年西欧各国共有拖拉机50多万台,1982年为710.7万台,比1947年增长了14倍多。1982年联合收割机和脱谷机使用量70.9万台,挤奶机173万台,许多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运输、入库已实现机械化。各国也十分重视优良品种的研究、培育和推广。农业生产指数以1969~1971年为基期,1975年为110%,1977年为112%,1979年为120%。1986年谷物每公顷产量:荷兰7494千克,英国6060千克,法国5240千克,意大利3857千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英国、荷兰、丹麦、联邦德国和爱尔兰在70~80%之间,西班牙、意大利均近50%。主要畜产品为肉、奶。1981年西欧肉类总产量2754万吨,其中禽肉533.5万吨。1983年西欧牛的存栏数9556万头,其中法国2365.5万头,占24.8%。同年,西欧牛肉总产量809.6万吨,鲜牛奶产量142634万吨。乳牛产奶量,1983年荷兰每头牛产奶5333千克,挪威5300千克,瑞典5680千克。

西欧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

农业经济结构

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以中、小农场较多。1949年至1955年调查,20公顷以下的小农场在全部农场中的比重:法国为78%,荷兰89%,联邦德国92%,意大利94%。大农场所占比重虽小,但拥有土地面积较大。1975年,20公顷以上的农场拥有的土地占全部农场土地的比重:意大利为47%,荷兰为54.1%,比利时为54.9%,联邦德国为58.4%,法国为79.7%,卢森堡为82.5%,英国为94.3%。大农场拥有的畜群比例也高。1976年,法国的养牛场中拥有50头牛以上的占养牛场总数的17.3%,而养牛头数却占48.7%。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化,自20世纪60年代始,农工一体化组织在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发展很快。农工一体化组织包括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和服务的部门以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部门。1969年农工一体化组织的产值,联邦德国为882亿马克,占社会总产值的14.6%,比利时为1845万法郎,占18.4%,荷兰为203亿盾,占24.4%。1970年英国农工一体化组织的产值为598.5亿英镑,占社会总产值的14%。

农产品贸易

西欧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贸易1979~1981年比1970~1972年,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25%。除西欧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外,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新西兰、苏联等。1981年从西欧以外地区进口农产品价值1074亿美元,同时出口895亿美元。进口的主要是玉米等饲料和热带农产品。

农业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取干预农产品市场,维持本国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政策;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的共同农业政策(见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可说是超国家机构干预农业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西欧各国政府致力于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信贷和税收政策影响农场规模,资助农场购买农业机械,支持小农场合并,培训立志从事农业经营的年轻人;对某些农产品生产给予直接补贴,对不鼓励生产的产品生产者也给予某种补助,劝其退耕;对过剩农产品采取限制生产的措施;实行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英国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变革既早又较彻底的国家。圈地运动几乎消灭了小农经济,废除谷物法又打击了残留的小农,使他们放弃农业生产;土地相对集中。大农场占主导地位。1960年以来,农场的兼并和集中趋势日益加强。1964年,按土地面积分组的农场总数为44.5万个,1977年为27.5万个,减少39%。1975年50公顷以上规模的农场使用土地约占农业土地总面积的80.7%。1967年《农业法》规定,对政府批准合并的农场给予50%的补贴以资鼓励;对弃农改业的小农场经营者发给奖金。1977年农场总数23万个,其中自有农场14.4万个,占63%;租佃农场8.6万个,占37%。自有农场占有土地面积1653.7万公顷,为农场土地总面积的57%;租佃农场占地面积710.97万公顷,占43%。70年代以来,自有农场和租佃农场的数目都在减少。从1970~1977年,自有农场减少9%,而租佃农场减少了24%。大农场的生产效率相当高,但由于英国可耕地较少,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农产品仍需进口。

法国(见法国农业经济

联邦德国(见联邦德国农业经济

丹麦等五国(见北欧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