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土地生产率

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单位土地面积与其产品数量(或产值)之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土地生产率 公式中的土地是指各类土地的综合,但也可用于分析耕地、山林、草场、水面等各类用地的生产能力。为了排除在生产中投入生产资料价值的影响,说明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新创造的价值

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单位土地面积与其产品数量(或产值)之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土地生产率

公式中的土地是指各类土地的综合,但也可用于分析耕地、山林、草场、水面等各类用地的生产能力。

为了排除在生产中投入生产资料价值的影响,说明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新创造的价值,用土地净产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土地生产率

影响土地生产率的因素有:①自然条件,如气候、土质、地势等;②土地利用状况,如种植制度、集约化程度、土地利用结构;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农业商品化程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政策、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国际农产品需求状况等。

土地生产率具有不断提高的特点。提高土地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是实行集约经营。从农业生产的历史来看,其基本趋势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尤其在人多地少、耕地短缺的国家,实行集约经营,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发展农业的基本途径。

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活劳动投入;二是增加物质投入。增加活劳动投入,要结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质量,而不只是增加活劳动的投入数量。增加物质投入,包括采用良种、增施肥料、提高肥料质量、防止病虫害和杂草、合理密植、改进耕作方法与耕作制度等。农业基本建设是改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保证土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马克思指出:“资本能够固定在土地上,即投入土地,其中有的是比较短期的,如化学性质的改良、施肥等等;有的是比较长期的,如修排水渠、建设灌溉工程、平整土地、建造经营建筑物等等。”这里所说的比较长期的投资,就是指的农业基本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改进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实行科学轮作制,与提高土地生产率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提高土地生产率包括提高各类土地的生产率,如林地的合理利用、抚育管理、提高蓄积量等;水域实行水生经济动植物精养,提高单产水平;草原实行改良,提高载畜量。

提高土地生产率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但要注意各项措施的有机结合,注意提高土地生产率与所支出的成本的关系,以便在减少产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从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各项技术措施的配合是十分复杂的,都有一个相对的合理限度。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条件获得改进过程中,每一项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都将会不断丰富和发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将会引起其他有关技术措施的变化,从而会引起土地生产率的变化。

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两者应是一致的,但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劳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会随着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而土地生产率则存在着提高和下降两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