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农产品成本管理

部分和固定部分,然后预测计划产量的总成本。它适宜于成本发展趋势变动不太大的情况下使用。其计算方法是先通过两个时期产量变动差额和成本变动差额的比较,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再根据变动成本率和高点或低点的产量计算出变动成本,从总成本中减去变动成本

农产品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业务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最优经济效果。

成本预测

根据成本特性及有关数据和情况,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的估计。是制订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决策的依据。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通过预测确定企业计划期的目标成本及达到目标成本的最佳途径。目标成本是作为奋斗目标所需努力实现的成本。②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预测。通过这种预测掌握下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的可能。成本预测的方法因预测的内容和期限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类。定性分析法是通过调查研究,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定量分析法主要有高低点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高低点分析法是以历史资料中产量最高和最低时的成本数据为代表,推算出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然后预测计划产量的总成本。它适宜于成本发展趋势变动不太大的情况下使用。其计算方法是先通过两个时期产量变动差额和成本变动差额的比较,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再根据变动成本率和高点或低点的产量计算出变动成本,从总成本中减去变动成本,即为固定成本。其计算公式:

农产品成本管理

回归分析法是根据历史资料,列出代表产量和成本函数关系的回归方程,用来计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再预测计划产量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若以x表示产量,y表示总成本,a为固定成本,b为变动成本率,∑为合计,n为期数,则数据直线方程:y=a+bx,可以建立一组决定回归直线的联立方程组,然后求出a、b值,就可预测在任何计划产量下的产品成本。常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其联立方程式如下:

农产品成本管理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数学推导来预测成本,它对于外部条件,如国家政策、市场供求、原材料供应、信贷利率等的变化都没有考虑,这就可能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因而还须同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比较接近实际的预测。

成本计划

是以货币形式预先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程度和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的一种书面方案。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依据。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有计划地降低成本。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按照生产费用要素来确定企业的生产耗费,编制生产费用计划;②按照成本项目确定企业的生产耗费,编制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先将各项费用汇总成计划总成本,再以计划产量除总成本,即得单位产品计划成本。如是种植业,还应以播种面积除总成本,计算出单位面积计划成本。成本计划一般按产品类别和成本项目分别制定,按产品类别编制成本计划,可表现企业各种产品成本降低情况。按成本项目编制成本计划,便于分析检查产品成本项目的支出构成情况和降低水平。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主要是:搜集和整理基础资料,进行成本降低指标的试算平衡;在反复平衡的基础上正式编制成本计划。成本降低指标的试算平衡,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一个重要步骤。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计划期影响成本降低的各项主要因素,测算可比产品成本的可能降低额和降低率。成本降低额是用绝对数表明成本降低的金额。成本降低率是用相对数表明成本降低的幅度。其计算公式:

农产品成本管理

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有费用要素法、成本定额法、分析预计法。费用要素法是以各费用要素总额为起点,根据生产技术措施计划的要求,分别制定工资、折旧费、材料费等项计划,然后对费用加以分配,计算产品成本,并和各项费用、成本定额相平衡。成本定额法是以各项成本定额或费用定额为起点,根据生产任务直接计算各项成本和费用支出总额,然后与各费用要素计划总额相平衡。分析预计法是以上年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依据,参考历年成本变动趋势,结合本年度成本降低的要求,在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经过逐项分析对比后编制成本。以上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费用要素法比较细致准确,但在技术措施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调整定额的工作量比较大。分析预计法简便易行,但准确性较差。在实际工作中可将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如编制农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可采用费用要素法,编制机械作业成本计划可采用定额法,对管理费等项目的计算,则可采用分析预计法。

成本控制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构成成本的每项具体费用的发生和形成,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控制,把实际成本限制在计划规定的限额以内,达到全面完成计划的目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①计划阶段。是成本发生以前的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控制标准;②执行阶段。是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以成本标准控制成本实际支出,把成本实际支出与成本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偏差;③考核阶段。是成本形成以后的控制,主要是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分析研究成本差异发生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定和考核成本责任单位的业绩,修正成本控制的设计和成本限额,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成本核算

对生产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核算。首先,要对生产费用的发生进行审核,审核这些生产费用应不应该发生,已发生的生产费用,应不应该计入产品成本;其次,将已发生的生产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再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见农产品成本核算

成本分析

企业对其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成本升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和评价。主要包括:事前的成本预测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分析,全部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及其构成的分析,影响成本升降原因的分析,与外单位同一产品成本相对比的分析等。通过成本分析,可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查明成本升降原因,挖掘节约生产费用的潜力,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成本信息反馈 财务会计部门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成本方面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汇总,编制报告,传输给有关领导和部门,据以进行决策。成本信息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种。内部信息是由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所提供,外部信息则是通过市场预测或向外部有关部门及单位搜集。通过成本信息反馈,使企业领导和决策部门能经常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决策

是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根据成本信息反馈的结果,以成本数据为依据,结合其他技术经济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选择以最少耗费获得最大效益的最优方案,以指导今后的经营活动。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意事后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忽视事前的成本预测和控制。现代的成本管理,已经从事后的算帐发展到事前的预防性管理,对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成本管理要求实行全员性的成本管理、全面性的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全员性的成本管理,是指成本管理不仅是会计部门专职成本管理人员的事,企业全体人员都有责任结合本身工作参加成本管理。全面性的成本管理是对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检查、考核等各环节,实行科学的全面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是对从产品的设计投产到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特别重视加强产品设计、技术措施的确定、原材料选用等阶段的成本管理。不仅从微观方面实行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还从宏观方面实行国民经济成本管理。在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进行生产布局时,只有都从产品成本角度来考虑,以降低整个社会的产品成本,才能从根本上加强成本管理,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成本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