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张景钺(1895~1975)

1946年初被邀请去美国加州大学植物学系访问研究一年。1949年以后,他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兼植物学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植物学报》副主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张景钺 张景钺长期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为我国有关生物学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26年以来,他亲手培养不少植物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人才。

中国现代植物形态学家。1895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20年清华学校毕业后,即去美国留学,进入当时国际上著名的植物形态学中心之一的芝加哥大学学习植物形态学。1926年得科学博士学位。当年秋天回国,在东南大学任教,次年任生物系主任,1930年去英国和瑞士访问研究,1932年夏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兼生物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随校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复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1946年初被邀请去美国加州大学植物学系访问研究一年。1949年以后,他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兼植物学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植物学报》副主编。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张景钺

张景钺长期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为我国有关生物学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26年以来,他亲手培养不少植物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人才。1932年以后,在他主持下,北京大学生物系逐步成为中国植物形态学的教学与研究基地,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植物形态学研究的基础。

1927年,张景钺在美国《植物学报》(Botanical Gazette)上发表了博士论文《蕨的根状茎组织起源和发育》(英文,83:288~306,1927)。这是中国现代有关植物形态学的最早文献。随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被子植物苗端原生韧皮部的分化》、《马尾松的松脂细胞》、《光强度对油菜茎叶生长及分化的影响》以及《天南星营养茎叶的形态与发育》等论文。

1957年,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植物系统学》一书,1965年经梁家骥进一步增订后出版。此书是中国学习植物系统学的重要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