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疫苗

用以产生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有用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制备的疫苗、用细菌制备的菌苗和用毒素制备的类毒素三类。自巴斯德以来,接种疫苗使动物获得对某一传染病的抵抗力,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在防制人畜传染病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的生物技术疫苗,疫苗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防制动物传染病,而出现了诸如避孕疫苗、多胎疫苗等新的应用领域。

用以产生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有用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制备的疫苗、用细菌制备的菌苗和用毒素制备的类毒素三类。自巴斯德以来,接种疫苗使动物获得对某一传染病的抵抗力,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在防制人畜传染病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的生物技术疫苗,疫苗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防制动物传染病,而出现了诸如避孕疫苗、多胎疫苗等新的应用领域。

常规疫苗

根据性质和生产方式,常见疫苗有以下几种类型:

疫苗

活苗

由活的微生物制成,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异源苗三种。早期曾采用强毒疫苗,如天花的吹苗,牛瘟的灌花,因风险较大,只在特定情况下应用。如以小鹅瘟病毒免疫产蛋母鹅,可使所产雏鹅获得坚强的被动免疫力。在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时,可用强毒泄殖腔刷种,以控制疫情。

异源疫苗是利用具有相同保护性抗原的另一种病毒制作的疫苗,如将火鸡疱疹病毒用于鸡马立克病的免疫;鸽痘病毒用于鸡痘免疫;牛痘苗病毒用于天花的免疫等。

目前应用的活苗主要为弱毒疫苗,是用毒力已经减弱,但仍保持原来免疫原性的毒株或菌株大量培养后制成。弱毒病毒(或细菌)进入体内后,能短期增殖。故使用量小,生产成本低,能诱导动物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长,毋需使用佐剂,引起过敏性机会较少。某些病毒苗还可刺激干扰素产生,故免疫力产生快。弱毒苗保存期较短是其缺点,为此多制成冻干苗,以延长保存期。

死苗

亦称灭活苗,是将病原体用温和的理化方法使其失去活性,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死苗为无毒制品,安全并易于保存,但因不能在体内增殖,故使用剂量大,生产成本高,免疫效果一般也不及弱毒苗。

类毒素

为细菌外毒素,如破伤风毒素、白喉毒素等经福尔马林处理,能使其失去毒性作用,但仍保有其免疫原性,是一种良好的主动免疫制剂。

生物技术疫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组DNA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和酶技术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与分子免疫学相结合,形成了新一代的生物技术疫苗,打破了100多年来以大量培养致病微生物为基础的常规制苗工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型疫苗。

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

利用重组DNA技术将编码病原体保护性肽段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菌(或细胞)内高效表达,提取此保护性肽段(一般都带有融合蛋白)加佐剂后,即可制成亚单位苗。

活载体苗

将编码保护性抗原的目的基因插入大型DNA病毒的基因组中,当此带外源基因的病毒在体内复制时,能同时表达插入基因的保护性肽,从而使动物获得与接种活疫苗一样的免疫力。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可以直接作为活苗使用,其所表达的多肽是糖基化的,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除痘苗病毒外,其他大型DNA病毒也可作为外源基因载体,如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基因缺失苗

不少致病微生物切去致病基因不影响该微生物的增殖和复制,并仍保持免疫原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切去致病基因即可制成基因缺失疫苗。基因缺失型变异株不出现返祖现象,因而有可能制造出免疫原性好,又十分安全的活苗。

合成肽疫苗

用完整病毒粒子免疫动物时,并不是所有病毒结构蛋白组分都能刺激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往往只有其中一种组分起保护性肽的作用,如口蹄疫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VP1,只是其中具有立体构型的一小段短肽,即所谓保护性决定簇起决定作用。人工合成这一短肽与载体蛋白连接后,用以免疫动物可获得与完整病毒免疫相似的免疫效果。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1974年耶纳(N.Jerne)提出“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并于1984年荣获诺贝尔奖。这一学说提出任何一种抗体的Fab段不仅能特异地与抗原结合,同时由于其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特点,它又是一种独特型抗原表位,能够刺激自身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AIAb),其中有一部分AIAb虽然化学结构与外来抗原不同,但其抗原结合点具有与相应抗原相似的三维结构,称为抗原内影像。此AIAb可以模拟抗原开发成一种新型疫苗,而激发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力。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又为大量生产此种十分纯净的AIAb解决了技术难关,使得AIAb疫苗的生产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