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温室栽培

一般以求高产、长期均衡供应国内外市场为目标,实行一年一茬或一年两茬的栽培制度。一年一茬的生长时期为9月至次年7月;一年两茬的栽培时期为2月至7月和9月至次年1月。主要种植黄瓜、番茄、辣椒、莴苣等。 表2 京、津地区温室黄瓜茬口安排 表1 东北地区温室黄瓜茬口安排 品种选择适宜温室栽培的蔬菜品种应具备下列特性:①耐低温。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以减少温室能源消耗。②耐弱光。

利用温室对环境条件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在寒冷或炎热的季节和地区促使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有较高水平的栽培方式。主要用于栽培蔬菜,也栽培花卉、果树和某些农作物。

温室的类型及性能

从温室造型上分主要有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和拱圆屋面温室三种类型。单屋面温室又叫一面坡温室,它又分日光温室和加温温室。单屋面温室通常坐北朝南,用泥土、作物秸秆和木材筑墙建屋,土屋面向北倾斜,采光屋面向南倾斜,采光材料主要用玻璃或塑料薄膜。单屋面温室保温性能好(夜间在采光面外覆盖草苫、棉被或纸被等),耗能少,建造施工方便,取材容易,但室内光照和温度分布不均匀,栽培空间较小,不易发挥生产潜力。尽管.如此,单屋面温室是中国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设施之一。其形式有:①鞍山式日光温室:起源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是单屋面日光温室的代表。采光屋面与地面呈25~30°角,土屋面和土墙较厚,前窗外有防寒沟。在北纬40~45度地区,当外界气温在一10℃以下时,用玻璃采光的温室里气温可达20℃以上,夜间保持10℃左右。北京地区冬春季用塑料薄膜采光的温室最低气温比外界最低气温高10℃左右,严冬时保持在0℃以上。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白天为50~70%,夜间90%以上,比玻璃温室高。这种温室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高原广泛用于蔬菜的秋延后栽培和早熟栽培,严冬季节可以生产耐寒的绿叶蔬菜。②北京改良式温室:单屋面加温温室的代表,是原始型温室的改良型,采光屋面分天窗和地窗二个折面,增加了温室空间,在秋冬和早春太阳高度角变化大的情况下,室内各部位采光良好。室内北墙附近有供加热的火炉和烟道(用煤作燃料)。在北京地区,冬季室外最大光照强度为7.8~10.0万勒克斯时,室内为3.5~5.7万勒克斯。初冬光照时间8~9小时,严冬时7~8小时。冬季室内最高气温达20~28℃,最低维持15~20℃,可以栽培喜温蔬菜,但秋冬茬蔬菜的产量约为春夏茬的1/3左右。温室白天的热源来自阳光,夜间来自炉火,因此,造成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温度分布有较大差异,给栽培管理带来一定困难。③天津三折式温室:是北京改良式温室的改进型,采光屋面分为顶窗、腰窗、地窗三个折面,室内宽敞明亮,宽度由5~6.2米增加到7~10米。白天只靠阳光提高室内气温,可达25℃以上。在温室四周排设散热器,宜用热水加温,使局部温差减小。温室的建造需用玻璃、钢材、水泥等,造价比二折式高。

双屋面温室:温室屋面具两个方向相反的采光面,四壁也由透光材料组成,是一种全光温室。双屋面温室又有单栋式和连栋式之分。单栋式多用于科学研究或栽培花卉和观赏植物。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栋温室相连接而成为连栋温室,栋与栋之间由凹形落水槽(天沟)相连,代表型是荷兰式采光温室。连栋温室按每栋的跨度分为A型(3.2米)、B型(6.4米)、C型(6.4或9.2米)三种类型。屋面对称或不对称。温室内有完善的小气候调控设备和管理设施,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较高。建造温室的一次性投资较大,耗能量多,栽培管理和经营管理要求高。

拱圆屋面温室主要用于花卉栽培。

温室环境及调控

主要对室内光、温、湿度、气体以及土壤环境进行调节和控制,使作物正常生长。

光照

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决定于室外太阳光的强度和温室的透光性能。温室的透光率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玻璃温室冬季的透光率低于45%,夏季高于70%,春秋季为45~56%。冬季晴天温室内最大光照强度为1.8~2.7万勒克斯,低于黄瓜和番茄的光饱和点;春秋季约4.7~6.3万勒克斯,达到黄瓜和番茄的光饱和点;夏季可达到7.5万勒克斯。采光面的透光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逐步加大。温室采光面直射光的入射角、温室的方位、高度、结构比(温室骨架构造材料的总面积与温室总面积之比)等均和温室的透光率有关,在设计温室时应综合考虑,争取有最大的光照强度和光照的均匀分布。蔬菜温室一般不进行人工补光,只在光照不足的季节和地区育苗时,或者为控制花期时进行补光。在高温季节减弱光照对作物生长有利,有采光面涂白、增设遮光网、帘等措施。

温度

下图表示温室热量的收支情况:①在白天不加热的情况下,温室内得到的太阳热Qg用于贯流放热Qt,通风换气放热Qv和土壤传导失热Qs。②在夜间加热的情况下,补充的热量Qg也参与贯流放热、通风换气放热和土壤横向传导失热。③在夜间不加热的情况下,温室内白天积蓄的热量,用于贯流放热、通风换气放热和土壤横向传导失热。

温室热量收支情况示意图

在不进行人工补充加热的情况下,温室内获得或积累的太阳辐射能,使室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的能力称“温室效应”。其大小可用温室内外的温差度量。温室效应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必须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阳光进入室内,采光材料阻止和减缓热辐射散出,温室效应的好坏不但和温室覆盖材料的透光性能、温室的密闭性有关,而且太阳辐射越强、温室保温比(温室内土地面积与温室表面积之比,一般单栋温室的保温比为0.5~0.6,连栋温室为0.7~0.8)越大,则温室效应越显著。温室内一日之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称为温室的日温差。温室保温比越小,则日温差越大。温室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途径包括保温、加热和降温:①保温的方法有温室建筑结构保温和覆盖保温。温室外采光面夜间覆盖保温可节省热能25~60%,室内加无纺布等夜间覆盖可节省热能45~65%。②加热的方法有火炉加热,多用于单屋面温室;热风加热,采用专用热风炉将热风吹入室内增温,热效率较高,但热空气易在温室上部滞留而形成较大的垂直温差,多用于小型温室或作短期加热用;热水加热,多用于大型连栋、单栋双屋面温室。大型温室只要散热器排布得当,水平温差仅1~3℃。在寒冷季节温室的地温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特别在单屋面温室里更为突出。提高地温的方法有铺施酿热物、增施有机肥、埋设电加热线(或加热水管)、进行地面覆盖等。当地温达到20℃左右时,适合多数蔬菜作物根系的需求。③降温的方法包括采光面涂白、覆盖遮荫、灌溉或喷雾、配合通风增加潜热消耗、减少地热贮存。通风有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自然通风是通过门、窗进行温室内外热交换,通风面积应占温室覆盖面积的20~25%。现代大型温室的通风窗开闭可以根据人为设定的温度指标自动调节。强制通风是通过风扇向温室内吸进冷空气或向温室外排出热空气的过程。如采用湿帘降温系统,当外界气温达35℃时,在玻璃钢波纹板采光的温室温度可降低4~5℃。但在炎热夏季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达到蔬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往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

湿度

温室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尤以塑料薄膜采光的温室更为突出。湿度大的原因是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水汽不容易散出室外。过高的相对湿度易使蔬菜作物感染病害。采用地膜覆盖、适当控制浇水、加强通风换气、加热或强制吸湿等措施均可有效地降低相对湿度;采用人工喷雾能增加空气湿度。

气体

由于温室密闭和作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常使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大气中的平均含量(300ppm)以下,使作物处于“饥饿状态”。因此,在作物二氧化碳饱和点以下,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明显地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促使早熟。例如种植番茄的温室,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1000ppm,光合强度可提高一倍左右。温室内二氧化碳来源于通过门、窗进入的空气、土壤中有机物分解、燃煤及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由于温室结构、管理方法、作物种类和天气状况的不同而使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收支有差异,通过通风换气大致可与外界维持平衡。温室二氧化碳浓度有明显日变化,夜间高于室外,白天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可降到85ppm,通风换气后可升到260ppm。在株高2米的甜瓜温室内二氧化碳的垂直分布:夜间地表附近为600ppm,上部为400ppm。生产莴苣的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部位在距地面60~100厘米处,最高浓度的部位在150厘米以上处,这可能是由于室内空气对流引起。人工补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的适宜浓度,在生理实验方面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在生产实践中还要考虑成本问题。一般认为施用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气含量以上、作物二氧化碳饱和点以下是有效的。黄瓜、甜瓜、茄子、番茄等在晴天的适宜施用浓度为1000~1500ppm,阴天的为500~1000ppm。韭菜、鸭儿芹等要求较高的浓度。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燃烧煤炭、煤油、天然气以及扩散液态或固态二氧化碳等。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时,注意燃烧后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蔬菜作物有害的气体,应设法滤除。二氧化碳的施用时期,一般在日出后开始,至温室开窗通风前半小时结束。以争取早期蔬菜产量,应在定植后3~5天、根系已开始活动时施用。中国在温室生产中人工补充二氧化碳的较少。

因施肥不当或用煤火加热时,易产生对作物害的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气、亚硝酸气、乙烯等,应通过通风换气排除。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薄膜、塑料管材等挥发有害气体使作物受害,如聚氯乙烯薄膜中的增塑剂和稳定剂(正丁酯、磷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辛酯等),必须正确选用塑料制品。温室建造在某些工厂、矿山附近,也容易受有害气体的危害,在规划选址时应加以注意。

土壤

因温室土壤多年连作,施肥量大,所以土壤溶液浓度增大,易使作物生育过程发生障碍,病原菌增多,土壤传播的病害加重。不同种类的蔬菜对土壤溶液浓度的忍耐力各异,如茄子对较高浓度的忍耐力较强,番茄次之,黄瓜、菜豆的忍耐力差。生长发生障碍的植株一般矮小,叶色深绿,叶片边缘有波浪状枯黄色斑痕,根毛变褐色而腐烂,严重时整株凋萎死亡。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定期对土壤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要和供肥能力,正确选择肥料种类和确定施肥量和施用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调节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和浓度。单屋面温室常在越夏时拆去采光覆盖物,任雨水淋溶洗盐压碱,或者施用大量有机肥料。

现代温室的环境调节和控制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综合环境调控、紧急处理、数据收集三大部分。综合环境调控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通风换气、加热、加湿、灌溉、二氧化碳施肥、遮光等各种设备,使各项指标维持在设定的数值水平上,保持作物在最佳环境中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获得高额产量。紧急处理是当外界环境或室内环境异常、或调控装置发生故障、停电时,向生产者发出的警报系统。数据收集处理系统可随时将温室内外各种小气候要素、设备运转状态等打印出来,供生产者参考。

温室消毒

温室主要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所以连作是不可避免的。连作的土壤和残株落叶是许多病、虫的传播媒介,同时,温室环境对病原菌、害虫的发生、发展有利,是它们越冬的场所。因此,温室消毒是蔬菜作物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中国单屋面温室是一种临时建筑物,较易于易地重建以避免连作危害。在生产中常于播种或移栽前2~3天用硫磺粉或敌敌畏拌锯木屑熏蒸对温室消毒;育苗床土多用多菌灵、苯来特、托布津与培养土混合消毒。现代大型连栋温室的消毒工作常在夏季高温季节,温室休闲时进行。一是用甲醛、氯化苦、溴甲烷等化学药剂对门、窗、梁、柱及其他设备熏蒸消毒。进行土壤消毒时,必应先耕翻土地然后喷洒药液,再进行第二次翻耕,接着用塑料薄膜密闭地面48小时;二是蒸汽消毒,大多数病原菌都不耐100℃的高温。病毒在90℃条件下经10分钟便死亡。高温蒸汽还能杀死杂草种子。用蒸汽消毒时,也要先翻耕土地,在地面上覆盖特制的橡胶布,然后通入100~132℃的蒸汽,维持2个大气压,处理8小时,使0~30厘米土层温度达50~90℃。但蒸汽消毒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团粒结构,抑制有益微生物活动,需要消耗一定能源,宜每隔4年左右进行一次。

栽培技术要点

温室蔬菜栽培在栽培制度、选用蔬菜品种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

栽培制度

温室蔬菜的栽培制度,主要取决于栽培目的,同时也受温室性能和市场价格的制约。中国温室的生产季节多在秋、冬、春三季,主要供应期在冬春季,这时的市场价格也较高。夏季休闲,日光温室栽培受季节的限制较大,主要种植耐寒或喜冷凉的绿叶蔬菜和葱蒜类蔬菜。加温温室基本不受季节影响,以栽培黄瓜、番茄为主。在中国东北地区,温室黄瓜一年可种植两茬(表1),在北京、天津地区一年可种植三茬(表2)。在大多数地区,温室番茄一年种植两茬(表3)。世界一些主要温室蔬菜生产国,一般以求高产、长期均衡供应国内外市场为目标,实行一年一茬或一年两茬的栽培制度。一年一茬的生长时期为9月至次年7月;一年两茬的栽培时期为2月至7月和9月至次年1月。主要种植黄瓜、番茄、辣椒、莴苣等。

表2 京、津地区温室黄瓜茬口安排

表1 东北地区温室黄瓜茬口安排

品种选择

适宜温室栽培的蔬菜品种应具备下列特性:①耐低温。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发育,以减少温室能源消耗。②耐弱光。这些品种一般株形较紧凑,叶面积较小,在冬季仍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③抗病性强。特别要求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和线虫等有较强的抗性。④耐运输。中国温室生产采用的品种主要是从露地生产用种中筛选出来的。较好的黄瓜品种有北京刺瓜、长春密刺等,常用的番茄品种有强力米寿、早粉二号、佳粉、特瑞皮克等。欧洲许多国家温室黄瓜多采用雌性系一代杂种,著名的有法比克、桑德拉、卡罗纳等,瓜条长30~45厘米,色深绿,无棱刺。温室番茄品种有安杰拉、维罗札等。日本温室黄瓜多采用节成性高的一代杂种、代表品种有王金合成等。

表3 温室番茄茬口安排

栽培管理

育苗、定植、灌水施肥、植株调整等都与露地栽培不尽相同。

育苗

温室蔬菜的育苗一般都在与生产温室配套的专用育苗温室内进行(见)。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整地、施肥、作畦、温室消毒等。温室栽培尤其要重视土壤改良,为蔬菜作物创造具有良好理化性质的土壤环境:一是有较高的肥力,大量施用厩肥、泥炭、树叶等,有的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6~8%。其次是要求土壤疏松,耕层厚。荷兰、苏联、保加利亚等国都注重施用稻壳、碎稻草、锯木屑、珍珠岩、河沙等,荷兰的温室耕作层至少有50厘米深。中国温室重视施用腐熟的马粪,目的是为增高地温,这对日光温室特别重要。温室消毒也是重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土壤、温室屋架、设备、器械,以及温室周围环境等的消毒。

定植密度

密度大小与栽培目的及市场价格有关。中国温室蔬菜生产以供应冬春市场为主,往往以较高的密度求得较高的早期产量和产值。一面坡温室黄瓜一般每亩栽植3000株左右,番茄每亩4500株左右。大型连栋玻璃温室黄瓜每亩1500株左右。番茄每亩2000株左右。荷兰、苏联、保加利亚、日本等国大型连栋温室黄瓜每亩栽植1000~1300株,番茄每亩1800~2400株。这种栽植密度可使单株获得充足的营养和阳光,求得高额的单株产量。保加利亚温室黄瓜株高可达4米,每株结瓜60~70条,约15~20公斤;番茄株高3~4米,每株结果4公斤以上。

追肥和浇水

温室蔬菜生长期间的追肥量、种类和施用时期,是在对土壤肥力测定的基础上,依据蔬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确定的。一般栽植黄瓜,每月进行两次土壤分析,栽植番茄则每月进行一次分析。中国温室的追肥作业还基本上依据传统经验来完成。温室浇水方法有沟灌、橡皮管浇灌、喷灌、滴灌等。灌水技术对于不同的蔬菜作物、不同的生长季节以及不同的温室类型有各自的要求。大体有两种做法:中国一面坡温室由于栽培面积较小,在冬春季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土壤温度),成为影响蔬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灌水时要求适当控制水量,采取按棵点水,开小沟浇水、浇暗水等方法防止土壤温度迅速下降。中国农民创造了一套看天、看地、看庄稼(作物)进行灌水的丰富经验。现代大型温室由于有良好的加热设施,灌溉水是经过加热的,不会因灌水量大而降低土温。在灌水管理上,一般采取控温不控水的办法调节蔬菜作物的生长。

植株调整

植株调整包括摘心、打叶、绑蔓、支架、疏花疏果等,目的是为了调整植株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之间的关系。便于充分利用阳光和通风换气,调整的方法视不同的栽培目的和作物生长习性而异。中国单屋面温室一般较矮,春季以早熟为主要目标,所以常用高1米左右的细竹竿做支架。如黄瓜,当主蔓长有15~20片叶时摘心,不留侧蔓,并随时摘除部分雄花和卷须,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病、老叶,以利通风透光。番茄用单干整枝,留2~3穗果。大型连栋温室黄瓜以侧蔓结果为主,如保加利亚温室黄瓜整枝方式是:从地面以上80~90厘米高处开始留第一条瓜。壮秧主蔓留4~5条瓜,弱秧留2~3条瓜。然后在第5条瓜的上部留4片叶摘心,随后长出4条一级侧蔓,每个一级侧蔓上仅留一条瓜后摘心,再在二级侧蔓上留一条瓜后摘心,余依此类推。番茄采用单干整枝,留6~7穗果后摘心,仅留一条侧枝继续发育代替主茎结果,一般茎长3~4米,留18~20穗果,随着植株生长,要逐步摘除20~40片叶以下的全部叶片。

温室栽培番茄,宜使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常用的有2,4-滴。

防治病虫害

温室黄瓜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以及细菌性角斑病等。防治的药剂与露地栽培的相同。在温室密闭的情况下,使用百菌清烟剂熏杀,对霜霉病、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比用喷雾法省工,成本也低。嫁接栽培和无土栽培可有效防治枯萎病和疫病。温室番茄常见的病害有叶霉病、病毒病、晚疫病等,使用的药剂也与露地相同。温室的环境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可以人为调控,因此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栽培环境是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方法,如控制一定的温、湿度等。温室黄瓜和番茄的主要害虫是蚜虫、茶黄螨、白粉虱。防治方法除化学防治外,应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最根本的是培育无虫苗,尽量压低其繁殖基数,再配合黄板诱杀、清洁栽培床、释放丽蚜小蜂等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