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蔬菜种质抗病性鉴定

对不同蔬菜种质采用适当方法诱发植株发病,以确定其抗病能力的一种种质研究手段。抗病性鉴定包括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直接鉴定又分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在自然条件下的田间鉴定是基本的鉴定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种质的抗病性。直接鉴定:无论田间鉴定或室内鉴定,均可在蔬菜苗期或成株期进行。

对不同蔬菜种质采用适当方法诱发植株发病,以确定其抗病能力的一种种质研究手段。抗病性鉴定包括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直接鉴定又分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在自然条件下的田间鉴定是基本的鉴定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种质的抗病性。

直接鉴定:无论田间鉴定或室内鉴定,均可在蔬菜苗期或成株期进行。如只危害幼苗或属于苗期主要病害,应以苗期鉴定为主;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的病害,如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一致,也可采用苗期鉴定。苗期鉴定省时省工,速度快,便于大量供试材料的初选和比较。此外,室内鉴定,还可采取植株部分枝、叶等的离体培养和人工接种鉴定其抗病性。多种植物的部分器官或组织可在水培条件下维持相当长时间的正常生命活动,并保持其原有的抗病或感病能力,因而离体鉴定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①田间鉴定:将被测定的种质材料播种或移植在自然发病或人工接种的病圃内进行自然诱发鉴定或人工接种鉴定。前者是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通过自然感染发病,鉴定其抗病性;如果田间病原物量小,可在圃四周栽种极易感病的品种作诱发行。自然发病圃的抗病性鉴定,除可比较种质的抗病性外,还能从病圃中选出不发病的植株,经繁殖而得到抗病的品系,再连续种在病圃中筛选淘汰病株,便有希望获得具有抗性的原始材料。人工接种鉴定是在田间条件下,将一定量的病原物,通过人工接种传到被鉴定的植株上诱发病害。人工接种方法因各种病原物传染方式的不同而异:根部病害可将病原物接种于土壤中诱发根部发病;气流传播的病害可将病原物喷雾附着于植物叶面,诱发病害。但无论在自然发病圃或人工接种病圃,都必须具备一种适宜发病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利于病原物的侵染。一个种质材料的抗病性,往往需要连续几次测定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②室内鉴定:在温室或其他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优点是不受季节限制,可加速工作进程,便于控制多个病原物或同一病原物的多个病原小种,以及危险病原物(新小种、新病原物)的使用。其缺点是须注意减弱了的自然光照和自然温、湿度,气流速度等对抗病性表现的影响。室内鉴定必然要进行人工接种。人工接种一般难以测出避病性,如接种前采取磨擦、脱蜡、针刺、注射、切伤等措施,破坏了种质材料抗接触和抗侵入特性,只能得出抗扩展的鉴定结果。

间接鉴定:包括毒素(toxin)鉴定法,植物保卫素(phytotoxin)鉴定法,酶活性鉴定法,同功酶鉴定法,血清学鉴定法等。这些间接鉴定法大部分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未广泛使用。间接鉴定只能建立在直接鉴定(尤其是田间成株鉴定)结果的基础上,作为田间鉴定的辅助手段。

抗病性鉴定标准:被鉴定种质材料的抗病性,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记载。应用的抗病性鉴定标准主要有三项:①普遍率:表示群体中发病情况的指标,用百分率表示,如病株率,病果率等;②严重度:表示个体发病情况的指标,按发病程度定级;③病情指数:根据一定数目的植株(或器官),按各病级核计发病株(器官)数,所得平均发病程度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蔬菜种质抗病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