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燕麦栽培

根据燕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采用综合农业技术,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措施。燕麦是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中国北方以种植春燕麦为主,南方兼有少量弱冬性的燕麦;分布在11个省(自治区)约200多个县(旗)。主产区为华北、西北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年平均温度2~6℃的旱作农区和西南年平均温度6~8℃的高海拔冷凉山区。

根据燕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采用综合农业技术,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措施。

燕麦是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中国北方以种植春燕麦为主,南方兼有少量弱冬性的燕麦;分布在11个省(自治区)约200多个县(旗)。主产区为华北、西北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年平均温度2~6℃的旱作农区和西南年平均温度6~8℃的高海拔冷凉山区。北方春播85~110天成熟,极早熟品种有70天的,极晚熟品种也有125天的。南方多秋播,一般在230~250天成熟。生育期间需要≥5℃活动积温1300~2100℃。春燕麦幼苗能忍耐-2~-4℃的低温,对高温则较敏感。在幼穗分化时期如气温高于25℃,则招致不孕小穗、小花大量发生。

燕麦种子播种后需吸收自身重量65%的水分和3~4℃以上的温度才能萌发:15~25℃的适温条件下7~10天出苗。三叶期开始分蘖,次生根发生略早于三叶期;根系发达,分布广而深。五叶期开始拔节,从拔节至抽穗为其旺盛生长期。春燕麦幼穗分化时间为出苗后35~42天,要求15~17℃的温度、长日照和强光照。抽穗后2~4天开始开花,要求温度18~27℃、相对湿度57~68%:每天下午1~6时开花,以2~4时开花最多,一穗开花所需时间约一周。燕麦为自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不超过0.1%。受精后籽粒形成至灌浆期如遇上高温干旱,将影响籽粒饱满度而降低产量:若气温剧降,也会影响正常灌浆。

燕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整个生育过程耗水量仅次于水稻而高于其它谷物类作物。其蒸腾系数因环境与品种不同而异,为258~676。燕麦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为pH6.0~8.0,以富含腐殖质的粘土壤最好,不宜种植于干燥的砂土。

氮肥可提高燕麦产量,磷、钾肥可防止倒伏并提高品质。据中国华北栗钙土区测定,收100千克燕麦籽粒约需要N 3千克、P2O5 1千克、K2O 2.5千克。在酸性土壤中磷的消耗量约减少1/2。

中国华北、西北燕麦主产区干旱,土壤肥力较低,且严重缺磷,种植燕麦应与豆科作物轮作。以选用豌豆、扁豆、蚕豆等早熟豆科作物做前作为好。秋耕要早,以接纳雨水,耕深15~25厘米,耕透耙平。施肥应结合秋耕整地、播种等过程分次施入,做到层层有肥,土肥相融。肥料不足的地区应以种肥为主,每公顷施磷酸二铵75~90千克,优质有机肥料3000~3750千克。

播种期视品种、生态条件而异。中国北方旱作区为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燕麦需水盛期与雨季吻合,通常从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中下旬播种,有的延至6月初结束。播种量视土壤肥力、有无灌溉条件、品种分蘖特性、千粒重高低而定,旱地每公顷播种120~135千克,水地135~150千克,播深一般5~6厘米,播后及时镇压。燕麦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分蘖前后各中耕一次,宜浅,拔节后可稍深。结合灌溉追肥或在雨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75~110千克。燕麦主要病害有坚黑穗病、秆锈病、冠锈病和红叶病、黑穗病为种子带菌传染,只要选用拌种双、多菌灵等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并按操作规程拌种即可防止其危害。燕麦主产区的主要害虫是粘虫、地老虎、土蝗以及传染病毒媒介二叉蚜、叶蝉等,应注意防治。当穗下部籽粒进入蜡熟末期即可收割燕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