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自然平衡

resistance)的限制,难以充分实现生物势能。环境阻力包括环境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抑制作用。在农业昆虫群落中自然平衡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害虫由于环境阻力的抑制,常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而成为次要害虫和潜在害虫。一旦因受干扰(如滥用农药,杀伤天敌过多等)而减弱环境阻力时,其生物势能得以较充分地发挥,使种群数量上升而成为主要害虫。

生态系统中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平衡密度(equilibrum density)或波动中心(centre of fluctuation)波动的现象。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是环境阻力和生物势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波动原因

美国查普曼R.N.Chapman,1931)认为每种生物都具有生物势能(biotic potential),即每种生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潜在能力。包括生殖势能(reproductive potential)和生存势能(survival potential)。生殖势能高的物种,生存势能则相对较低。生殖势能由出生率和雌性所占比例组成。生存势能包括营养势能(nutritive potential)和保护势能(protective potential),即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防御能力。实际上种群数量受到环境阻力(environmental resistance)的限制,难以充分实现生物势能。环境阻力包括环境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抑制作用。在农业昆虫群落中自然平衡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害虫由于环境阻力的抑制,常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而成为次要害虫和潜在害虫。一旦因受干扰(如滥用农药,杀伤天敌过多等)而减弱环境阻力时,其生物势能得以较充分地发挥,使种群数量上升而成为主要害虫。

平衡过程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当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呈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平衡,即使受一定程度干扰,也能通过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恢复到稳定状态,这样的群落称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这种自然现象又称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害虫—天敌系统的种内和种间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物提供害虫的食料,促进害虫种群数量的发展,害虫种群的增长,成为作物的限制因素,却有利于天敌种群的增长;天敌种群数量增加,形成害虫的限制因素,却有利于作物种群的增长;当害虫数量下降时,天敌种群又受到限制。在没有突变性因素或人类破坏性干扰的情况下,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作用,使该生态系统的各个种群数量波动于一定范围之内,处于最高阈限和最低阈限之间。在多种群的群落中,网络结构复杂,各种群的数量波动幅度愈小,愈容易维持自然平衡。

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