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蔬菜气象

气象条件与蔬菜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蔬菜生产合理安排茬口,达到优质、高产、多品种搭配,周年均衡供应的目的提供农业气象依据。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蔬菜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从秦汉以来,历代农书都有大量关于蔬菜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记载。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冬季在温室栽培蔬菜,用火加热或引温泉水提高室温。《汉书·循吏传》中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廡昼夜蕴火

气象条件与蔬菜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蔬菜生产合理安排茬口,达到优质、高产、多品种搭配,周年均衡供应的目的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蔬菜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从秦汉以来,历代农书都有大量关于蔬菜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记载。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冬季在温室栽培蔬菜,用火加热或引温泉水提高室温。《汉书·循吏传》中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廡昼夜蕴火,待温气乃生。”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介绍蔓菁的播种期时写道:“七月初种之。一亩用子三升。从处暑至八月白露节皆得。”《陈旉农书》(1149年)中提到“欲根苗壮好,在夫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得理;三者皆得,又从而勤勤顾省修治,俾无旱干、水潦、虫兽之害,则尽善矣。”《王祯农书》(1313年)记载:“冬月以马粪覆阳处,随畦以薥黍篱障之,以遮壮风。至春,其芽早出。”这是用薥黍作风障改良局地小气候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便民图纂》记有雨后移栽易于成活的经验。1936年吴耕民根据蔬菜栽培特点,提出有效地改善和利用气候条件的观点。在蔬菜分类方面,日本喜田茂一郎于1911年将蔬菜分成耐高

温,耐寒两种。同时,根据对光的不同反应,分成阳性与阴性两类。赵荣琛等于50年代先后提出蔬菜耐寒性分类。中国现代蔬菜气象研究始于50年代,重点是风障、阳畦、温室等栽培的小气候效应。70年代开展了不同类型塑料大棚小气候性能鉴定、塑料薄膜覆盖栽培的小气候效应、温室CO2浓度的消耗与补给等研究。塑料大棚内种植黄瓜、番茄高产的光、热指标鉴定及高产模式;不同覆盖材料对加热量的影响及通风换气的控制调节;地膜覆盖对土壤气候的改变以及地热余热,太阳能温室效应研究;还有利用地下室弱光条件进行蘑菇栽培等都取得了成效。

分布与气候

蔬菜受栽培地区气候长期驯化的结果,形成了各种生态型。中国蔬菜可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青藏、蒙新等7区,各区的气候特征各异(见图)。

中国蔬菜分区图

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内蒙古东部。本区气候寒冷,1年有4~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月平均温度在-20℃以下,无霜期只有90~165天,年降水量约500毫米左右。白菜、萝卜、瓜果类及豆类等蔬菜每年一茬,生长期短的叶菜可以栽培两次。由于本区夏季短且无炎热,因此甘蓝、马铃薯、茄子、辣椒、黄瓜等都可越夏生长,单产高。大白菜和根菜类则因适宜生长期短,产量不及华北。本区蔬菜保护地栽培及贮藏保鲜较普遍。

华北区

包括辽宁南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北部及甘肃南部。本区年降水量为400~750毫米,无霜期为165~240天,1月份平均气温-12℃以下。7月份平均温度为20~28℃,耐寒叶菜类可在风障保护下越冬,1年内栽培两大季,即春夏季(茄果、瓜、豆)及秋冬季(大白菜及根菜)。冬季可利用温室、塑料拱棚、阳畦等保护地栽培。

华中区

包括长江流域的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的汉中盆地,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各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福建两省的北部。本区气候温暖多雨,为稳定的夏季季风区。1月份平均气温为0~12℃,7月份平均气温为24~30℃以上,无霜期240~340天,冬季轻霜多,冰冻少。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以夏季雨量较多。1年内可露地栽培3茬主要蔬菜(每茬生长期80~100天)。喜温蔬菜可在春秋栽培,耐热蔬菜可在夏季生长,耐寒蔬菜(蚕豆、豌豆、菜薹、乌塌菜等)可以露地越冬。冬季多阴雨,保护地近年来有发展。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小,只有耐湿热的冬瓜、南瓜、丝瓜和茄子等尚能生长良好。这一地区湖泊多,水生蔬菜较多。四川盆地冬季不冷,适于叶菜及根菜生长,尤以芥菜著名。

华南区

本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包括海南岛)、福建南部及台湾省,为亚热带与热带气候。本区夏季炎热多雨,全年温暖无霜雪。1月份平均温度在12℃以上,周年可以露地栽培蔬菜。因生长季节长,同一作物可在1年内多次栽培,播种期幅度也大。冬季气候温和,适于芸薹属蔬菜的生长,如菜心、芥蓝为广东、广西普遍栽培的冬季蔬菜。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达30~35℃以上,耐湿、抗高温的丝瓜、南瓜、竹笋栽培普遍。水生蔬菜特别发达。

西南高原区

包括四川西南部,西藏南部及云南等高原地带,海拔1500~5000米。蔬菜在1年内可栽培多次。由于地势变化大,气候呈垂直分布。同一区内蔬菜栽培差异较大。在河谷地带全年气候温和,1月份平均温度为6~16℃,7月低于22℃,无严寒酷暑,蔬菜可周年生长,没有缺菜季节。

青藏高原区

包括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和新疆阿尔金山脉以南的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气候,雨量很少,蔬菜栽培很少。拉萨一带1月份平均气温为0℃,7月份平均气温为16.7℃,6~8月的夜温也仅有5~6℃。全年只能在5~9月,栽培1茬耐寒性蔬菜,如甘蓝生长良好。但春种性强的白菜、萝卜等,虽在夏季栽培,也会发生抽薹。青海柴达木盆地亦有同样情况。在夏季栽培喜温蔬菜,需保护设备。该地区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强,蔬菜常被灼烧。

蒙新区

包括内蒙古,甘肃的北部和新疆阿尔金山脉北的草原,沙漠和草地。草原上的部分农业区栽培蔬菜,气候严寒,全年只能生长一茬。栽培季节内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空气干燥。新疆的哈密瓜,兰州甜瓜驰名中外。有灌溉地区的耐寒性蔬菜和喜温蔬菜生长良好,但结球白菜生长不良。

生长发育与气象

温度

各种蔬菜只能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高温会加强植物蒸腾,造成植物体失水,原生质中的蛋白质凝固。当平均气温在30℃左右,短期达35~40℃,近土表温度高达50~60℃时,不仅一般叶菜类和根菜类不适宜生长,就是茄、瓜、豆类也生长不好,常引起落花落果。低温会使果菜类发生落花或根部停止生长,形成僵果,降低品质。按照对温度条件的不同要求,各种蔬菜大致叮分5种类型(表1)。

表1 各类型蔬菜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光质、光照度、光照时间对蔬菜生长发育都有影响。①光质对蔬菜品质有影响,如花青甙形成要求强红光。紫外线可使果皮中维生素C 增多,所以在玻璃温室中生长的番茄与黄瓜维生素C 的含量不如露地高。在蔬菜栽培中光照度随栽培密度、行向、株形及间、套作等而不同。光照度影响光合作用、植株形态、叶片大小等,关系到幼苗的素质及产量形成。光照度与各种蔬菜光合特性如表2。②光照长短对蔬菜发育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花芽分化、抽薹开花、结实、分枝习性,甚至一些地下贮藏器官如块茎、块根、球茎、鳞茎等的形成也有影响。各类型蔬菜对日照的要求如表3。

水分

蔬菜含水量达70%~98%,叶蒸腾面积大,产量高,因此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供不应求,易造成萎蔫现象。各种蔬菜对水分的需要不同(表4)。蔬菜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见表5,特别是瓜类,喜较高空气湿度,但湿度过高,往往会导致病害的发生,在栽培上要注意控制。

表2 照度及各种蔬菜的光合成

表3 各类型蔬菜对日照的要求

表4 各种蔬菜与水分的关系

表5 蔬菜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

空气

蔬菜作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氧气和CO2。空气中含氧量约21%,因此,地上部所需要的氧气可以充分满足,但土壤中含氧较少,特别是含水量大和表土板结的土壤更少,而其中一部分又为土壤微生物所利用,因此蔬菜根部或正在发芽的种子就有可能发生局部缺氧而造成烂根或朽芽。增加空气中CO2含量,可以提高产量。此外,污染大气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氢氧化合物及各种金属元素气体;肥料分解中的氨气及塑料制品产生的有害气体,如正丁酯、磷本二甲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辛酯等,都对蔬菜作物生长不利。

生产与气象

保护地栽培

保护地栽培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外界气象条件不宜蔬菜生长时,采用人工保护措施,改变小气候条件,是实现周年供应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栽培方式有风障、阳畦、温床、温室(玻璃、塑料)等。其中以小气候调节问题更为突出,如加温、保温、通风换气以及CO2匮缺与补给。当前各国对温室的采光,能源利用与覆盖材料,综合环境因子的控制以及变温管理等都进行了研究。

贮藏

蔬菜贮藏是以旺补淡调节市场均衡供应,克服不利气象因子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贮藏的时间,库(窖)内的温、湿度要根据蔬菜的种类来调节。降低温度可以减弱贮藏物的呼吸。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可使蔬菜与周围大气之间的蒸气压力差减少,从而减少蔬菜过量的水分蒸发,保持蔬菜鲜嫩。中国蔬菜贮藏常用的有窖藏、埋藏、冻藏、假植贮藏、短期保鲜。近年来发展有气体贮藏,即在密闭的环境,利用人工降氧或自然降氧的方法,调节并控制氧气和CO2的含量比,使蔬菜保持在较低的但又是正常的能量代谢水平上,以减弱呼吸强度,延缓后熟和衰老进程,延长贮藏期。

病害

蔬菜的病害种类多,危害极大。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主要与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有关。耕作栽培措施能调节土壤气候。但是,在每一具体病害中都只有个别气象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雨量和雨期的变动,不同的病害要求的具体气象条件也不同,如表6所示(见植物病虫气象作物病虫气象预报)。

表6 蔬菜主要病害发病的气象条件

发展前景

蔬菜气象的科学研究日益发展,目前已进入提高光能利用和合理的群体结构的研究、栽培管理环境条件控制模式化、保护地栽培综合环境电子计算机调节控制阶段,逐步达到工厂化、自动化水平(见彩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