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热量条件预报

作物生育期或其某一阶段正常生育所需热量的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当水分供应充足时,在一个不太大的地理范围内,作物对热量的要求是相对稳定的。地区热量资源不仅存在空间变化,而且还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各种尺度的周期变化。热量条件的年际变化和周期变化与大气环流、天气形势以及太阳活动有关。此外,自然界物候现象的变化也是热量资源变化的一个反映。因此,上述各项因子都可以作为作物生育期间热量条件预报的依据。

作物生育期或其某一阶段正常生育所需热量的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当水分供应充足时,在一个不太大的地理范围内,作物对热量的要求是相对稳定的。地区热量资源不仅存在空间变化,而且还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各种尺度的周期变化。热量条件的年际变化和周期变化与大气环流天气形势以及太阳活动有关。此外,自然界物候现象的变化也是热量资源变化的一个反映。因此,上述各项因子都可以作为作物生育期间热量条件预报的依据。

预报作用

①制定种植计划。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对热量的要求不同,根据当年热量条件预报,可以调整作物的种植比例。如高温年,多种喜温作物或较晚熟的品种;反之,则宜多种耐凉作物或较早熟的品种。②确定播种方法。幼苗的出苗速度和生长状况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春温高,利于出苗,播种深度较深为好;反之,浅播种,有利出苗、全苗、壮苗。③为农业产量预报提供依据。作物生育期间温度过低,子粒成熟不正常,易导致冷害,影响产量;反之,温度过高,往往发生作物逼熟,子粒不满,同样影响产量。④为制定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如前期热量不足,作物生长迟缓,则应减少灌溉或提前灌溉;少用氮肥,多施磷钾肥,促进作物发育;反之,则多灌水,多施氮肥,促进作物生长,有利作物高产。

预报因子

可分天文因子、气象因子和物候因子三种。天文因子有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数等。气象因子有环流形势等天气学因子、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及其变化等大气物理因子和季节进程等气候学因子。物候因子有动植物的物候现象以及冻结、解冻、初雪等水文气象现象等。

预报方法

主要有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两种。①统计学方法(见统计天气预报)。应用这种方法,首先筛选出与作物生育期间热量条件密切有关的因子,然后用统计方法建立经验预报方程。以这类经验方程为依据,编制预报。如作物生育期大于10℃的积温与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方程形式如:

∑t=a0+a1D

式中 Σt为作物生育期间大于10℃的活动积温;D为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a0和a1为经验系数。中国农业气象工作者发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与大于10℃期间的活动积温和10℃初日后四个月至10℃终日期间的积温成正相关,而与初日后四个月内的积温成反相关的线性关系。②天气学方法(见长期天气预报)。根据作物生育期热量条件与大气环流、天气特征等存在的联系,可预报作物生育期间的热量条件。这类方法,首先从生育期前一段时期的温度、降水、环流形势、海温等因子中,筛选出预报因子,然后建立预报模式。例如用冬季(11~1月)的大风和温度预报春播时的热量条件;利用早春(2~4月)的温度预报作物生长期的热量供应;利用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预报中国东北地区作物生长期的热量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