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古代埽工

中国特有的一种护岸、堵口筑坝等用的水工建筑物。每一构件叫埽个或埽捆,简称埽,小的叫埽由或由;累积若干个埽个并接连修筑构成护岸等等的叫埽工,也简称埽。先秦已有类似埽的建筑,宋代黄河上已普遍使用。北宋中期黄河自孟津以下两岸建有大规模埽工四、五十处。卷埽技术亦已成熟。 《宋史·河渠志》记卷埽用料为梢芟、薪、柴(见梢料)、橛、竹、石等。

中国特有的一种护岸、堵口筑坝等用的水工建筑物。每一构件叫埽个或埽捆,简称埽,小的叫埽由或由;累积若干个埽个并接连修筑构成护岸等等的叫埽工,也简称埽。先秦已有类似埽的建筑,宋代黄河上已普遍使用。北宋中期黄河自孟津以下两岸建有大规模埽工四、五十处。卷埽技术亦已成熟。

《宋史·河渠志》记卷埽用料为梢芟、薪、柴(见梢料、橛、竹、石等。以梢芟分层匀铺,压以土及碎石,推卷成埽,以竹索、草绳、木桩等捆缚维系,高到几丈,长加倍。《河防通议》记卷埽一般为“梢三草七”,埽(即捆字)圆径1~4丈,长10丈,埽工护岸有长至500丈者。《至正河防记》记卷埽用梢甚少,不及草的十分之一,“有岸埽、水埽、龙尾、拦头、马头等埽”,龙尾埽就是后来的挂柳。明《河防一览》记堵口有裹头埽及合龙的鼠头埽,大埽长5丈,高六、七尺。筑顺水坝用中埽,长5丈、高3尺。用柳梢量约占草的分之一,无柳梢时用芦苇代替。不再用竹索,以麻代替,石料亦很少。清代逐渐用秫秸代柳梢,壅正二年(1724年)山东、河南的黄河埽工正式批准用秸料。清中叶起逐渐改卷埽为软厢,即于施工堤头外置一捆厢船,在船与堤头间铺绳索加料就地捆埽,层层下沉,质量较好。乾隆十八年(1753年)始正式批准用于铜山县黄河堵口,后普遍使用而且已不用碎石,签桩也减少了。卷埽法几乎已失传。

图1 埽的卷制示意图

厢埽时料物铺放平行水流的名顺厢,埽名横埽,与水流垂直的名丁厢,直埽。埽的分类很多如:以形状分有磨盘、月牙、鱼鳞、雁翅、扇面等埽,按作用分有藏头、护尾、裹头等埽:按所处地位分有旱、面、肚、套、门帘等埽。埽工就地取材,制作较快,便于应急用,秸草等料易缓溜,留淤,可多方面使用,但体轻易浮,易腐朽,要经常修理更换,常年费用多。近现代黄河上逐渐改用土石、混凝土工代替(见图1、2)。

图2 卷好的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