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治淮工程

上游以蓄为主,中游蓄泄兼筹,下游以排为主的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淮河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干流地区为19万平方公里,沂、沭、泗地区为8万平方公里。全流域山区占31.5%,平原洼地占65.1%,湖泊水面占3.4%。淮河流域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低产地区。1950年中国政府决定治理淮河,经过30多年治理,基本上改变了面貌。

上游以蓄为主,中游蓄泄兼筹,下游以排为主的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淮河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干流地区为19万平方公里,沂、沭、泗地区为8万平方公里。全流域山区占31.5%,平原洼地占65.1%,湖泊水面占3.4%。淮河流域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低产地区。1950年中国政府决定治理淮河,经过30多年治理,基本上改变了面貌。①防洪方面:本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200座,总库容达237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4座,总库容166.2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46座,总库容39.6亿立方米。普遍加高、加固和新修了河海湖的堤防15000余公里;新开和扩挖了骨干河道20余条,扩大了入江入海出路,使淮、沂、沭、泗河下游入江、入海能力从1949年的8000米3/秒,增加到23000米3/秒。开辟和新建了引蓄洪区10处,总泄蓄量280亿立方米。并整治和疏浚了绝大部分支流和中小河道,使流域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体系。淮河干流中、下游防洪标准已达40~50年一遇。沂、沭、泗河的干流及淮河支流的防洪标准一般达到10~20年一遇。②除涝方面:开挖、整治了五河内外水分流及新汴河、红卫河、梁济运河、洙赵新河、黄沙港、新洋港、惠济河等一批骨干河道,大部中小河道也得到治理,排涝能力有所提高。1949年以前,易涝面积9600多万亩,经治理后,已有7600万亩排涝标准达到了3~5年一遇,约占易涝面积的80%。沿河、沿湖兴建了大量的排灌站、排水闸挡潮闸等一系列排灌系统,在低洼地区治理,如排涝降渍、控制地下水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③灌溉方面:全流域50年代初期有灌溉面积1200万亩,现已增长到11295万亩,占全流域耕地面积的60%。其中保证灌溉面积为8986万亩。④发电和航运方面:已开发的水电装机28万千瓦,占可能开发装机的42%。疏浚了淮河干流、盐河等老航道,扩大了扬州到徐州的京杭运河,全流域通航里程从50年代初的1.2万公里增到2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