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严恺 (1912~ )

1979年、1981年当选为第三、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水文期刊的顾问编委会委员。严恺对中国海岸防护、港口建设、开发利用海洋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工作。30年代,他参加钱塘江治理和海塘防护工程的设计,1951~1966年领导和参加了塘沽新港(即天津新港)的修复和扩建,1958~1966年领导和参加了天津新港的回淤研究工作,开创了中国淤泥质海岸的研究工作。

中国现代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福建省闽侯县人。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35~1938年留学于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获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担任中央大学水利系教授,194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海港讲座。1952~1982年任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1983年改任名誉院长。现任中国水利学会及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国际水文计划国家委员会主席等职。1979年、1981年当选为第三、第四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水文期刊的顾问编委会委员。

严恺对中国海岸防护、港口建设、开发利用海洋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研究工作。30年代,他参加钱塘江治理和海塘防护工程的设计,1951~1966年领导和参加了塘沽新港(即天津新港)的修复和扩建,1958~1966年领导和参加了天津新港的回淤研究工作,开创了中国淤泥质海岸的研究工作。1960年他从事研究长江口航道改善问题,1980年领导了宝山钢铁厂大吨位矿石船进出长江口和停靠码头问题的研究工作,1983年担任长江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兼科技组组长,主持研究并提出了确保码头前沿水深、治理长江口南支下段河道的重要工程方案。在有关细颗粒泥沙运动及长江口河口演变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1962年、1963年参加过福建、浙江海堤修复加固工程,并建立莆田海堤试验站、慈溪保滩促淤实验站,以研究风浪与海堤和岸滩相互作用的机理。

严恺

严恺的论著和报告有:《黄河下游各站洪水流量计算方法之研究》、《河槽过渡曲线之规划》、《潮汐问题》、《水利科学研究的几个方向》、《塘沽新港回淤研究》、《海岸工程的若干研究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