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徐光启论水利

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关于水利营田和治河的见解。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号玄扈,上海人。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用力最勤的是对农学和水利的研究。徐光启认为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而水利又是农业的根本,治国、富国,必需大兴水利。他对这两方面的论述大半收集在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里。他还把当时到中国的基督教士传来的西方水利技术编译成《泰西水法》也收入该书中。

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关于水利营田和治河的见解。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号玄扈,上海人。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用力最勤的是对农学和水利的研究。徐光启认为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而水利又是农业的根本,治国、富国,必需大兴水利。他对这两方面的论述大半收集在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里。他还把当时到中国的基督教士传来的西方水利技术编译成《泰西水法》也收入该书中。他的其它著作,近人编辑为《徐光启集》。

他根据对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分析,认为依赖漕运东南的粮食来供应京师,“东南生之,西北漕之,费水二(灌溉和水运)而得谷一”,很不合理。说:“漕能使国贫,漕能使水费,漕能使河坏。”主张发展北方的农业,改变南粮北运的状况,西北应是兴办水利的重点地区,而京东更应首先兴办。他曾在天津附近试验水利营田,取得第一手经验。徐光启指出,就一国说,水和土是真正的“财”(资源),富国要治田“尽土力”,用水“修水利”。说水“弃之则为害,用之则为利”,他在崇祯三年(1630年)写的《屯田疏》中,详细论述了他的用水理论和方法。说“用水一利,能违数害”,“不独救旱,亦可弭旱”,“不独救涝,亦可弭涝。”即兴办水利,不仅能够抗旱除涝,而且能调节地区气候。此外“沟洫纵横,播水于中”,还可以减少江河洪水的决溢。他建议因地制宜,采取蓄水、引水、调水、保水、提水等技术措施来“用水之源”,利用山地的泉水、平地的喷泉及山涧的溪流;“用水之流”,利用江河干支流的水源;“用水之潴”,利用湖泽塘泊的水源;“用水之委”,利用入海河口潮汐顶托的淡水;“作原(井)、作潴(池塘水库)以用水”,利用地下水和雨雪水。他认为只要治理有方,利用得法,“天下无一寸不受水利之田”。

在治理黄河上,他强调任用专门水工人才,测绘地形,量测水沙,掘看土壤,设经常观测河流人员。根据这些资料,推测趋势,提出规划。下游可分为二、三条河道轮换使用。他又强调“治河垦田,事相表里”,治水要和治田结合,说“禹之治水也,功在治田。”他主张自上源而下,兴修陂塘湖泊蓄水,沟洫田亩容水、用水、可以拦淤,可以减洪。如果下游水多可修筑塘浦,圩田。这就是“田逾益,水逾损,减河而少之之术。”

徐光启根据在北方的经验还提出秋天整田蓄水、冬天灌水保墒,储雪防春旱等,弥补了灌溉水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