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布置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以及其它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各项措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中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当于别国的“荒溪治理”或“山区流域管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布置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以及其它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各项措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中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当于别国的“荒溪治理”或“山区流域管理”。小流域也称荒溪流域,其集水面积大小各国并无明确标准,中国目前应用的一般小于100平方公里,美国则为1000平方公里以下。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充分体现。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①根据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正确地确定生产发展方向。要求“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的农业经营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变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②水土保持工作要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③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的位置和比例,积极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促进陡坡退耕,为扩大造林种草面积创造条件。④在布置治理措施时,使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在地多人少的地区,林草措施面积比例应大些;在地少人多的地区,林草措施面积比例可以小些。⑤在实施顺序上,一般情况下应是: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先上游后中下游。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改变上述实施顺序。⑥要讲求实效。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口粮与经济收入问题、“饲料、燃料、肥料”和人畜饮水问题。

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措施 ①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也叫水土保持耕作法,大致可分三类:以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为主的,如等高耕种沟垄种植(或称垄作区田),掏钵种植(或称坑田)、区田等;以增加地面覆盖率为主的,如草田轮作,密植、间套种少耕、免耕、覆盖耕作等;在增加地面覆盖的同时,又能逐步改变小地形,如草田带状间作等;以改良土壤、增加抗蚀力为主的,如深耕、增施肥料等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是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即水土保持造林措施及种草措施,它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外,还可以改良土壤、提供“四料”(燃料、饲料、肥料和木料),开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全面发展。水土保持林是防护林系中的一个重要林种,它在树种选择、混交类型、配置和造林技术方面既不同于其它防护林,更不同于用材林、经济林等,具有明显的特点。播种草本植物,特别是牧草,也是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之一。在荒坡、荒沟、沙滩、流沙地以及弃耕地、休闲地上,大量播种一年、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木植物,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和经济效益。草本植物生长快,茎叶繁茂,形成覆盖层后能保护土壤表层免受阳光辐射和雨滴溅蚀。同时,草本植物植株密集,根系发达,在土壤表层形成纵横交织的根系网,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具有拦阻地表径流,降低径流流速,增加土壤吸水性和防止土壤侵蚀的功能。水土保持草本植物大部分是优良的牧草,如苜蓿、草木栖、沙打旺、毛叶苕子、羊草与苏丹草等。这些牧草的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大量播种水土保持植物,不仅可以解决饲料不足问题,而且可以提供绿肥和燃料。选择优良草种,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在土壤干旱、贫瘠的水土流失地区具有重要意义。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各种为了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危害而修筑的各项工程措施。在坡面治理工程中有梯田、坡面蓄水工程(水窖、涝地)、山坡截水沟等。在沟道治理工程中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拦沙坝淤地坝沟道蓄水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及山洪、泥石流排导工程等。在山区河沟(荒溪)护岸工程中有用不同材料(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混凝土板、铁丝石笼、木桩排、生物护岸、木框装石)修筑的各种护岸措施,以及用以控制水流方向的各种丁坝。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其任务在于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流域内水土资源的现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合理确定生产发展方向及农、林、牧、副各业用地比例,使各项治理措施在具体位置和实施顺序上,有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各项措施形成互相协调的完整的综合措施体系。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工作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或称水土保持非结构性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方法步骤 ①进行自然条件调查与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流域简况、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气候、降水、土壤、植被等)、水土流失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农林牧副生产情况、总产值与农业经济结构、群众生活水平、水土资源现状及其利用情况、水土保持工作现状等。②确定生产发展方向及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农林牧用地面积的比例和位置。一般情况下的工作步骤是:根据人口增长情况、耕地组成及产量,确定农地面积和位置;根据畜牧业发展要求及宜牧地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场的面积和位置;根据果园和经济林发展的要求和宜于发展果园及经济林的地块的数量与质量,确定果园和经济林地的面积和位置;根据当地条件及适地适树原则,确定水土保持林的林种、树种和相应面积。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要求提出两个以上的比较方案,进行选优和论证。③治理措施布局: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在平面位置上和实施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使其紧密配合,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并论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合理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进度指标,主要根据劳力、资金等条件,合理确定综合治理中梯田、坝库、林草等各项治理措施每年的实施进度。②投入指标,主要反映各项治理措施,在规划时段内各需投入的劳力、经费和物资。③产出指标,主要反映小流域内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到规划时段末,农林牧副渔等各业产量和产值及增长百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