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土壤侵蚀区划

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土壤侵蚀的各种因素等的相似性和差别,将某一地区进行分区,是自然区划的一种。它是研究每个分区土壤侵蚀的特征和水土保持途径的重要基础工作。

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以及影响土壤侵蚀的各种因素等的相似性和差别,将某一地区进行分区,是自然区划的一种。它是研究每个分区土壤侵蚀的特征和水土保持途径的重要基础工作。

中国于1954年编制黄河规划的水土保持部分时,以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程度为主要因素拟定了黄河中游土壤侵蚀10个分区如下:①高地草原区;②土石山区;③石质山岭林区;④黄土丘陵林区;⑤冲积平原区;⑥干燥草原区;⑦风沙区;⑧黄土阶地区;⑨黄土高原沟壑区;⑩黄土丘陵沟壑区(又分为5个副区)。这个分区为《黄河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中水土保持部分和黄土高原1986~2000年水土保持专项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资源部分展览的中国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图,将中国划分为9个类型区:东北漫岗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丘陵,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山地,南方丘陵山地,西南峡谷高中山地,青藏高原,干旱风沙地区,平原盆地绿洲。《中国水土保持概论》根据土壤方面的研究结果,采用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将中国区分为三大水土流失类型区:①以风力侵蚀为主的;②以冻融侵蚀为主的;③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又分为6个2级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区。这是一种初步探讨,尚待进一步研究。

土壤侵蚀有其分布规律,不同地区的土壤侵蚀形式及强度各不相同;每一地区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不一样。通过土壤侵蚀区划,根据各区土壤侵蚀特征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途径和先后次序,为水土保持区划和分区治理提供依据,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并能取得更大成效。土壤侵蚀区划包括:①研究不同地区土壤侵蚀差别的原因;②研究各地区土壤侵蚀的发生演变过程;③研究并查明各不同地区的界线,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④编写文字报告。

土壤侵蚀区划是在详细了解土壤侵蚀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进行区划之前,要求总结各方面的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特性和分布规律。最早的土壤侵蚀区划,主要以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作为分区标准。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区划,同时还要考虑引起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和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中国有的学者在综合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五级区划系统的见解:①侵蚀地带,以主要侵蚀类型和侵蚀营力为划分标准。在进行百万比尺以上土壤侵蚀制图时,可以用侵蚀地带为最大制图单位。②侵蚀区带,在同一侵蚀地带中,再以决定侵蚀基础的地质过程和地貌类型单位为划分标准,全国性的1/100万~1/50万的土壤侵蚀区划图,可以侵蚀区带为最大制图单位。③侵蚀复区,以和侵蚀本质有关的因素(如土壤类型、岩性及其厚度等)为划分标准。区域性的1/20万以上的土壤侵蚀区划图,可以侵蚀复区为最大制图单位。④侵蚀区,以侵蚀发展过程、演变趋势和侵蚀强度为划分标准,用作1/5万以上土壤侵蚀图的最大制图单位,可用作估算水土保持工作量的基本资料。⑤侵蚀分区,以各种侵蚀类型的组合、土地利用情况等为划分标准,是区划图中的最小制图单位,可用作1/万~1/2.5万土壤侵蚀图的最大制图单位,也用作水土保持工作设计的参考。

目前在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土壤侵蚀分区等系列图件时,除继续充分利用一切常规手段取得的自然综合考察资料外,还尽量采用航天遥感的陆地资源卫星的照片及彩红外摄影手段,以提取更多更精确的各类信息,使成图工作速度快而质量高。中国水利电力部所属遥感中心正在积极进行利用遥感技术编制中国土壤侵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