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水流形态观测

对泄水建筑物过流时上、下游水流平面形态、水面线、水跃、挑射水流及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等水流形态进行的观测。目的在于分析判断泄水建筑物及消能设施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为管理运用泄水建筑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工程的设计、改建加固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对泄水建筑物过流时上、下游水流平面形态、水面线、水跃、挑射水流及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等水流形态进行的观测。目的在于分析判断泄水建筑物及消能设施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为管理运用泄水建筑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工程的设计、改建加固和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中国自50年代开始,在官厅、梅山、陡河、松涛等水库以及修文、丰满、新丰江等水电站上进行过水流形态观测,并根据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提出了改善这些工程管理运用的措施,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用,同时也验证了室内试验的成果。随着观测项目的不断增加,观测仪器、自动记录的电测仪器也不断改进。世界许多国家,如苏联、日本等对大型水利工程的水流形态观测,也比较重视。50年代苏联的古比雪夫、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日本的新城羽电站,西班牙的阿尔门德拉溢洪道等工程,都进行过较为完善的水流形态观测。这些观测为指导合理运用泄水建筑物起了积极的作用。

水流能量方程示意图

水流平面形态观测 其观测范围自建筑物起,至上下游水流正常处止。观测的内容有:泄水建筑物上下游的水流流向、平面回流、局部漩涡、折冲水流、水花翻滚、冲击波(由于边界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波,常常发生在流速较高的泄水道或明渠弯道上)及水流分布等。观测方法有目测、摄影法、经纬仪或平板仪交会法,也可以采用录相法记录水流平面形态。在目测时,要预先绘制观测范围内的建筑物和上、下游的河道平面图,将所观测到的平面形态随时描绘在平面图上,并加必要的文字说明。在摄影或录相时,要选择水流表面有代表性的部位,并应将设置在建筑物上的标志一起摄入。对于一些大型工程,目测及摄影都不能满足时,可采用经纬仪或平板仪交会法观测。

水面线观测 观测范围与水流平面形态观测的范围相同。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上下游水位情况,及时分析建筑物边墙是否够高,水面波动的大小是否影响发电或通航等。观测的方法有:水尺法、活动测锤法及波高仪电测法。水尺法是在观测范围内,沿水流方向设一系列的水尺,泄水时将各水尺的水面读数记下来,绘制成完整的水面线。活动测锤法用于水面较宽或侧墙上无法绘制水尺的建筑物上。在测取的水面线范围内设置横跨水面的钢梁或绳索,使测锤能上下左右活动,沿一条绳索可测取一个横断面的水面线,数条绳索即可测取纵剖面的水面线。近年来常采用波高仪(有的称为液面仪)电测法,即在要观测的水面处,设立金属杆,在杆上固定电容式或电阻式感应器,用电线通到记录地点,可以用仪器自动记录其水面变化。这种方法最为精确。

水跃观测 多采用方格坐标法,即在发生水跃范围的两岸侧墙上,绘制方格坐际,按坐际描绘水跃的形状和位置。绘制网格时,应由消能工的起点开始,向下游每隔1米绘一条纵线,由消力池底板开始,向上按高程每隔1米绘一条横线。在水面波动大的部位,纵线刻划至0.1米,横线刻划至0.5米。水跃观测要在闸门开启稳定以后再进行,以免发生误差。

挑射水流观测 指对挑流鼻坎消能工挑射的水流的观测,内容包括挑射水流形态、挑流的最高点、水舌的内缘和外缘的落水点、尾水波动及下游的雾化区。挑流形态观测通常采用拍摄照片,或在两岸建筑物上的适当地点用经纬仪交会挑射水流表面点,定出挑流的形状,然后用目测定出水舌内、外缘的落水点位置,调查测量下游雾化范围。

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观测 指观测泄水对下游河床、岸边的冲刷程度。一般在工程峻工以后应对下游河床及岸边进行一次测量,每次泄水以后都要测一次水下地形,将逐次测量结果对照检查冲刷坑的发展情况,如发现冲刷坑不断加大有可能危及工程安全时,应立即采取防冲措施。冲刷坑在若干年以后应趋基本稳定,待稳定以后,可以3~5年测量一次,特大洪水过后要加测一次。测量方法,一般采用测锤或测杆,也可采用迥声测深仪。

水流形态观测设备,最好是结合水工模型试验的要求进行设计。观测时,要按不同闸门开度、不同闸门开启顺序、不同的开启孔数,以及不同下泄流量分组次进行。并要随时注意影响水流的边界条件,以及当时的风力、风向、气温、水温等因素,按规定格式进行记录。观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分析水流状态是否正常和发生各种水流现象的原因,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作出预测,提出改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