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溶解质流失

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如硝态氮、交换性铵、钾、钙、镁等)、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如氢氧化铁、铝、硅酸)及胶体所携带的磷素等,被水溶解,并随降水或灌溉水沿土壤剖面或随地表径流和亚地表径流而流失的过程。溶解质流失又称溶蚀,以轻质土壤较明显。水稻田中的过水田,随排水而使肥分胶体细粒的流失,沙质土壤中的漏水漏肥现象,黄土中碳酸盐溶蚀等现象

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如硝态氮、交换性铵、钾、钙、镁等)、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如氢氧化铁、铝、硅酸)及胶体所携带的磷素等,被水溶解,并随降水或灌溉水沿土壤剖面或随地表径流和亚地表径流而流失的过程。溶解质流失又称溶蚀,以轻质土壤较明显。水稻田中的过水田,随排水而使肥分胶体细粒的流失,沙质土壤中的漏水漏肥现象,黄土中碳酸盐溶蚀等现象,都是溶解质流失的例子。

危害 溶解质流失引起的地表变化不易被察觉,但上述土壤成分明显损失,同时上壤结构随之破坏、渗水速度降低、物理性状恶化。特别是植物的有效矿质元素和腐殖质含量的损失,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随着地表径流带到河湖中植物养分的积累,使河湖中出现生长迅速的藻类,使水中有效氧的含量下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都会受到影响。来自农药的溶解质,能通过食物链循环而不断进行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在干旱地区,溶解质流失是造成水源矿化度增高的原因之一,引起水质恶化。

影响因素 水蚀过程中,土粒反复受到雨水等的涮洗,土壤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被溶解,其数量决定于浸水时间、土壤中可溶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与雨水的化学成分有关。溶解质流失与地区的水文、气候、地面组成物质及地形因素有关,对于农业土壤,还依赖于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地区,溶解质流失量较小,在降水多的地区较大。施加在农地上的磷肥和许多农药,往往被泥沙吸附,随泥沙颗粒的移动而流失,在地形陡峻的地区,悬移质及溶解质二者的流失量都比较大,在地形平缓的地区较小。水溶性盐类非常广泛地分布于不同的土类中,由于各地的地面组成物质、风化过程及成土过程均不相同,所以各地的溶解质流失量相差悬殊。溶解质流失所引起的危害不易被人们所察觉,至今还没有比较理想的确定溶解质流失量的方法。河流中溶解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可以反映该流域溶解质流失的情况,但只反映该流域溶解质流失的平均数,并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无机溶解质是来源于大气(包括来自海洋的循环盐类,土壤尘埃和大气中的污染物);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城市和工业的废弃物。

预防 采用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地表径流和地面侵蚀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调节肥料使用量,使肥料尽量为植物吸收,不让过剩的肥料发生淋洗或流失;控制有害农药的使用;防止大水漫灌,即可将溶解的物质保留在土壤中,减少溶解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