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灌溉规划

为某一区域实施农田灌溉而制定的专业水利规划。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发展农田灌溉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规划原则,通过技术经济论证,选定最优灌溉方案,以达到重新调整当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目的。规划原则 除水利规划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针对灌溉的特点,遵循以下具体原则:①参照综合农业区划成果,根据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布局和发展要求,确定灌溉工程的总体布置和规模。

为某一区域实施农田灌溉而制定的专业水利规划。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发展农田灌溉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规划原则,通过技术经济论证,选定最优灌溉方案,以达到重新调整当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目的。

规划原则 除水利规划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针对灌溉的特点,遵循以下具体原则:①参照综合农业区划成果,根据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布局和发展要求,确定灌溉工程的总体布置和规模。②灌溉工程的布局,应在可能条件下,照顾防洪、除涝、水电、航运和工业城市供水各方面的要求。在易涝、易碱地区,应同时规划健全的排水系统,切实做到旱、涝、碱综合治理。③应在区域水土资源平衡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工程投资少,灌溉综合效益大的原则,选定适宜的灌溉工程方案。

规划步骤和内容 第一,调查、搜集规划所需基本资料。①自然地理、气象、土壤等。②水源条件:包括水源水量、流量、水质、含沙量、水库水位库容曲线,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动态、水质及可开采量等。③现有灌、排设施及灾情:包括工程布局、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历年发生的旱、涝、渍等灾情及其成因等。④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灌区内的行政区划,人口、劳力、耕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历年产量、灌溉方式、灌溉试验资料,交通运输和建筑材料情况等。⑤其它:包括本区综合农业区划,有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水利区划与长远规划,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等。

第二,根据规划范围内的自然特点、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和分区水量供需状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提出灌区建设方案,选定各种水源的开发方式和灌区综合治理意见。各地的经验是:山丘区应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扩大调蓄、利用当地径流的能力,并通过蓄、引、提等综合工程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程度和灌溉设计保证率北方半干旱平原区自然条件复杂,旱、涝、碱、洪、渍等灾害相互影响,成为阻碍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因此在发展灌溉的同时,必须兼顾防洪、除涝、防渍、改碱的要求。在宜井区要开采可利用的地下水,合理拟定布井方案,并通过区域性地下水均衡计算,提出适宜的采补方式。容易发生盐碱化的地区,应分析预测灌溉后的区域水盐动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南方圩区,应在搞好防洪、除涝、防渍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灌溉系统,尽量做到田间渠道灌排分开,建立完整的灌、排系统。此外,在多泥沙的河道上引水灌溉,应妥善处理好泥沙、防止淤积渠道。引洪淤灌,应防止渠道淤塞,达到厚、平、匀的淤地要求。利用污水、肥水灌溉,应合理、适量,严格控制水质标准。利用咸水灌溉,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积盐。

第三,根据水源条件,作物组成和农业生产的要求,参照有关规范,综合选定灌溉设计标准。一般以灌溉设计保证率表示,即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份占计算总年数的百分率,缺水地区以旱作物为主的一般可采用50~75%,丰水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适当提高,可采用75~90%。

第四,拟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定额、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方式。主要根据灌区范围内的自然条件、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并考虑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水技术的改进,参照本区高产省水的灌溉经验及有关试验资料分析制定。大中型灌区一般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及历年降雨资料,逐年分析拟定。近年来,苏、美等国通过对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的增产效能的经济比较,来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以求减少作物单位产量的灌溉水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五,计算来水、用水,进行兴利调节计算,选定主要蓄、引、提工程措施与灌区的规模,拟定骨干灌溉、排水渠系布局以及渠系建筑物的尺寸等。骨干灌排渠系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灌溉渠系应尽量布置在地面相对较高之处,以扩大自流灌溉面积,同时应尽可能缩短渠线长度,避开难工险段,减少交叉建筑物和过大的挖、填方,以降低工程造价。还应重视渠道防渗措施,减少渠道渗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第六,合理布置灌区田间工程和选择灌水方法。要因地制宜地平整土地,提高沟灌、畦灌等地面灌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灌水方式。

第七,计算选定方案的工程量、投资、年费用与益本比、投资回收年限等技术经济指标,阐明工程效益,进行水费分析提出分期实施意见以及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