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紫穗槐

学名:Amorpha fruticosa L.。又称紫花槐。蝶形花科,紫穗槐属(该属约25种,产北美洲)。因其花序穗形,花蓝紫色而得名。形态和用途落叶丛生灌木,高达4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25枚;小叶卵形、披针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4厘米,宽0.6~1.5厘米,有透明油腺点。总状花序集生枝顶;花萼短钟状,具5齿,具腺点,花冠仅具旗瓣,蓝紫色;雄蕊10,花药黄色。

学名:Amorpha fruticosa L.。又称紫花槐。蝶形花科,紫穗槐属(该属约25种,产北美洲)。因其花序穗形,花蓝紫色而得名。

形态和用途

落叶丛生灌木,高达4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25枚;小叶卵形、披针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4厘米,宽0.6~1.5厘米,有透明油腺点。总状花序集生枝顶;花萼短钟状,具5齿,具腺点,花冠仅具旗瓣,蓝紫色;雄蕊10,花药黄色。荚果短镰形,微肿胀,长6~9毫米,不裂,密被隆起油腺点,常具1种子。花期5~6月,果熟期7~9月。

嫩枝可作绿肥,肥效高,也是营养丰富的好饲料。枝条粗细均匀,细长柔韧,可编织筐、篮、篓等手工业品及作造纸原料。花为蜜源。种子含油率13~22%,可榨油供工业用。嫩枝、叶和种子可防治蚜虫、麦蛾及棉铃等害虫。可用作荒山、沙荒、盐碱地、低湿地灌木林造林树种及农田防护林的下木,在河岸、渠边、沙地,及铁路、公路两旁栽植,有固沙保土作用。

(曲式曾)

紫穗槐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原产美国东部和南部。中国于本世纪初引种上海,作庭园观赏树。现栽培广泛,东北至黑龙江,南到长江流域诸省(区),西达甘肃及新疆。黄河下游,辽河及淮河流域低山丘陵、沙地、河滩、海滩、盐碱地栽植最多。

紫穗槐对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年平均气温8~16℃,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下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能耐干冷和燥热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涝,也耐沙埋、沙打。喜光。在林中也能耐弱度庇荫。在郁闭度0.5以下的林分中,紫穗槐能旺盛生长;郁闭度0.6~0.7时生长受阻;0.8以上即濒于死亡。抗SO2的能力超过臭椿、柽柳、毛白杨等。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大于垂柳、桑树、悬铃木等。根系发达,有根瘤菌共生。萌芽和萌蘖性均强,平茬后第二年春季,根颈处萌发数根至十余根萌条,可连续割条20余年。产条量与栽植密度及立地条件有关。

造林技术

①建立采种基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土、肥、水条件较好的地方,每公顷栽种1600~1900株(墩)。1年生不开花,不要割条,只在夏季摘心,促使第二年萌发侧枝和增长花穗,2~3年生的植株即大量开花结实。②采种:成熟期不一,要随熟随收。采收后平摊在地上日晒,每日翻动几次,5~6天后风选去杂,袋装干藏。每公斤种子8~9万粒。一般只有60~70%的发芽率。③育苗:播种前进行浸种。用70℃热水倒入缸中,浸种一昼夜,捞起来装入草包或筐箩内,上盖湿草袋,放在温暖室内或向阳沙坑中催芽,每天用温水冲1~2次,有部分果皮开裂露白时即取出播种。宽幅条播,沟幅宽10~15厘米,深4~5厘米,覆土1.0~1.5厘米,每公顷用种量30~45公斤。苗木出齐10~15天后开始间苗,每米留苗20株,要加强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每公顷产量37.5~45万株(苗高1.0米,地径0.6~1.0厘米)。扦插育苗用当年生条做插穗,粗1.0~1.5厘米,长15~20厘米,扦插前浸水2~3天,株距20厘米,行距20~30厘米。④造林:植苗、插条、埋条、分墩及直播等均可。每墩有3~4株苗。植苗和分墩多在秋冬或早春进行,截干栽植,茬口稍低于穴面。插条、埋条造林多在低湿地或梯田地埝、台田、沟坡、堤坝、河滩等处,春秋季皆可。盐碱地造林将条子插在沟内,露出地面一个芽,培土成20厘米高的垄,春季萌动时扒开垄,壅土至行间再培成新垄,使碱集中于垄上。直播造林多在雨季,春季墒情好时亦可直播。穴播,每穴播种子10~15粒。⑤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加强幼林抚育,使幼树生长健壮。第二、三年平茬后要适时壅土培墩,扩大根盘。土壤干瘠的地方要隔2~3年割一次条,风沙地要采用带状割条。根株过老,易衰弱,可刨掉用新苗造林。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省采用“一条一肥”经营方式,即小满前后割一次嫩叶作绿肥,10月中旬以后再割条,不削弱下一年条子的生长量。如果割条太早,留茬太高,在9月至10月初,根颈处又萌生新条,冬季木质不好,易被冻死,消耗树体养分,降低来年的发条数和质量。

主要害虫有金龟子和象鼻虫,一般危害很轻。

(许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