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林业

中国林业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已开始利用森林,以后进而经营管理森林和人工育林造林,逐渐形成了林业体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林业的知识。中国古代森林密布,但由于人口增殖而伐林垦种,封建统治阶级建筑宫室,加上战争毁坏和遭受火灾等原因,森林面积日益缩小。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者、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中国森林加剧了掠夺。但是,与此同时,中国近代林业兴起。

中国林业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已开始利用森林,以后进而经营管理森林和人工育林造林,逐渐形成了林业体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林业的知识。中国古代森林密布,但由于人口增殖而伐林垦种,封建统治阶级建筑宫室,加上战争毁坏和遭受火灾等原因,森林面积日益缩小。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者、封建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对中国森林加剧了掠夺。但是,与此同时,中国近代林业兴起。民国时期,林业未被重视,发展缓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林业才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见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15亿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2%。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以及中南、华东地区。森林植物带由北而南地分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与雨林。全国共有木本植物8000余种,其中乔木2800种,水杉、水松、银杉、油杉、银杏、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树种有黄杉、坡垒、子京、蚬木、母生、花梨、格木、石梓、铁力木等。主要用材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杉木、马尾松、云杉、冷杉、水曲柳、核桃楸、樟、楠、檫、楸、毛竹等;重要经济树种有油茶、油桐、核桃、板栗、柿、枣、乌桕、漆树、橡胶、肉桂等。全国3000多种药用植物,大部出产在林区。常用药材有当归、茯苓、麻黄、川芎、黄连等;名贵药材有人参、枸杞、刺五加、三七、天麻、杜仲、厚朴、五味子、金鸡纳、鹿茸、麝香等。林区还出产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猴头、竹笋、蕨菜、黄花等山珍特产。林区蕴藏着大量森林动物资源。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脊椎动物有4400种,占世界同类动物10%以上。其中陆栖脊椎动物有2150种,含鸟类1186种(占世界鸟类种数14%),兽类450种(占世界兽种数12%),两栖类196种,爬行类320种。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100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台湾猴、白头叶猴、羚牛、东北虎、黑麂、白唇鹿、毛冠鹿、海南坡鹿、白鳍豚、黑颈鹤、雉鹑、黄腹角雉、孔雀雉、褐马鸡、蓝腹鹇、扬子鳄为中国所特有,著名珍稀动物还有扭角羚、黑长臂猿、四川梅花鹿、丹顶鹤、朱鹮等。世界上濒于灭绝的2400种珍稀动物和3万多种珍稀植物中,栖息繁衍于中国土地上的各占1/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发展林业摆到重要位置上,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了林业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法令,开展了林业建设事业。到1984年止全国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8.6%,提高到12%。为国家提供计划内统配木材12.1亿立方米,竹材26.9亿根,还生产了茶油、桐油、生漆、中药材等多种大量林产品。现在,林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造林经营、林政保护、木材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勘测设计、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种内容,拥有2.4万个单位、226万职工的产业部门。

植树造林

为了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从50年代起,就在东北西部与内蒙古东部、冀西、豫东、永定河下游一带重点营造农田防护林;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黄土高原和北方石质山区营造;在沿海各省营造海岸防护林。从1978年起,又在西北、华北北部与东北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这项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的建设,第一期工程已提前完成,营造各种防护林的保存面积达605万公顷。此外,还在平原农区1266万公顷的耕地上建起了农田林网。在防护林营造较早的地方,已经开始发挥防护作用。南方省、自治区营造了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533万公顷,发展竹林133万公顷,建立起了一批用材林基地。全国各地营造经济林600万公顷,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食油、工业用油、工业原料和干鲜果品。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深山区,飞机播种造林保存面积309万公顷。还在一般山区、沙区的许多地方开展了封山育林、封沙育草。在造林绿化运动中,各地先后建立了林木良种基地340处,经营面积2.1万公顷;建立国营苗圃(含县营苗圃、国营林场苗圃、森工企业苗圃)7900个,每年育苗4万公顷;建立国营林场4065个,经营面积4822万公顷,其中新造人工林666万公顷。建立合作林场17.5万个,经营面积1666万公顷。这些林场遍布全国山区、丘陵。造林较早的地区已经培育成林。据1977~1981年森林资源清查,全国人工造林存活面积2781万公顷。

森林工业

全国相继开发建设了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西北天山、阿尔泰山、秦岭、白龙江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南方9省、自治区集体林区。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森工企业,建设林区公路9万公里和森林铁路1.3万公里,疏通木材水运河道5.7万公里。林区建设的发展,使渺无人烟的原始天然林得到开发利用,出现一批新的林区城镇、居民点,兴办起了林区电网、中小学校、图书馆、医院、剧院、电影院、商业服务网点等各项社会设施。在国有林区,已建立木材采运企业131个,年产木材能力2700万立方米。南方集体林区建立了采运场及木材运输、贮存工程设施,年产木材能力1300万立方米。这些企业35年来生产计划内木材12.1亿立方米,竹材26.9亿根,加工锯材3.4亿立方米,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43万公顷。还建立了一批制材厂,年产锯材能力达1400万立方米。50年代末期以来,人造板工业迅速兴起,年产量达139万立方米,比1949年建国初期增长39倍。林产化学工业品种增加,产量、质量都有提高。松香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林业机械制造工业也有较大发展,机械产品达450种。现在,国有林区木材生产的主要工序和筑路施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据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统计,综合平均机械化水平达到91%。南方集体林区的国营采育场,在伐木、集材、装车、出河、归楞等方面大部分实现机械化。农民群众经营的采育场、合作林场的伐木、集材和运材也推广使用了新式工具和小型机械。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一部分先进企业实现了生产连续化或部分自动化。

森林保护管理

1950年国家制定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建立了森林保护机构,开展了林政管理。以后,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制止乱砍滥伐林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国务院曾发出指示、通知和布告,在重点林区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林业公安、检察、法院机构,并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提出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对保护森林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防止森林火灾方面,建立、健全了护林防火组织,推行防火责任制,实行区域联防,加强防火设施,尽量采用先进防火技术。全国现有森林防火专业人员7600多人,建立护林防火站80个,开辟防火线13.5万公里,架设了望台1998座和防火专用通讯线路3万公里。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设立了航空护林局和9个航空站,配备了空降灭火队。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森林植物检疫防治所,设立了2处生物防治中心站、500多个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和2000多个测报站、(点)。在防治措施上,正由人工、药剂防治向着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向发展,使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赤眼蜂、灰喜鹊等进行防治。同时,加强林木检疫措施,注意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树种,推广营造混交林。每年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能力,已由建国初期的2.6万公顷增加到260万公顷左右。为了保护某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活环境,开展综合性科学研究,全国已建立333处,面积1933余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01%,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占90%以上。

从60年代开始,先后进行了三次全国范围的森林资源清查,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库,并且开展了森林经理调查和造林调查设计,为有计划地发展林业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林业教育、科技与宣传出版

50年代初期,国家即着手建立高、中等林业院校。现有北京、东北和南京3所林业大学,中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吉林、浙江、福建和河北8所林学院及设在农业大学、农学院内的18个林学系。并有中等林业学校49所。到1983年底,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毕业生共有5.7万人,中等林业学校毕业生6.9万人。另外,还兴办了18所林业干部院校和若干职工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工中专培训中心和多种短期训练班。(见

林业科学研究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建立了中央林业研究所,1958年扩大为。各省、市、自治区,部分地区和县也设立了林业科研机构。全国现有科研单位679个,科技人员7600多人,初步形成了林业科研体系。开展了杂交育种、固沙造林、农林间作、生物防治、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并且组织了各大林区的综合考察。其中有不少项目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十多个优良无性系杨树良种及其丰产技术推广面积达10万公顷;全国第一代杉木种子园每年能提供良种2.5万公斤,可供造林6.6万公顷。

在宣传出版方面,中国林业出版社先后出版图书、教材1500种,累积印数3378万册。定期发行《中国林业》(林业部机关刊物)、《林业科学》、《森林与人类》、《林业科技通讯》、《林产工业》、《林产机械》、《野生动物》等多种期刊。各省、市、自治区林业部门也出版林业期刊。林业部和有些地方还办了报纸。全国和一些省、市、自治区还举办了林业建设成就和科普展览,拍摄林业科教电影、电视片近2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