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造林密度

造林地上单位面积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又称初植密度。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①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密度较大的林分,树冠之间相互抑制作用发生较早,而密度较小的林分,个体所占空间较大,树冠互相抑制作用发生较迟。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越小,平均冠幅越大。②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一般来说,林木的平均胸径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造林地上单位面积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又称初植密度。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

造林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①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密度较大的林分,树冠之间相互抑制作用发生较早,而密度较小的林分,个体所占空间较大,树冠互相抑制作用发生较迟。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越小,平均冠幅越大。②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一般来说,林木的平均胸径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但是,这种关系随林分年龄而有所变化。在幼龄林阶段,由于不同密度林分平均单株叶面积差异不大,因而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随着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的差距扩大,其平均胸径大小才日趋悬殊。但是到一定年龄,随着不同密度林分间的平均胸径呈平行曲线增长。③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在林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幼林时期,较密的林分郁闭较早,树高生长优于较稀疏林分。但随林龄增长,各类密度林分相继达到郁闭,都形成森林环境,这时各密度林分的平均高不会有显著差异。但对于过密的林分,其高生长常因立木对光照和其他主要生长因子的竞争而受到阻碍,其平均高反而较小。④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和它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即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密度增加而递减的。在年龄较大的林分中,这种趋势更明显。至于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它是受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上株数两个因子所制约,这两个因子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消长的。一般幼林阶段,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对单位面积上的产量起主导作用。即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密度达到一定限度,蓄积量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密度继续增加,蓄积量反而下降。在林分发育的后期,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将逐渐起主导作用,较稀林分的总蓄积量反而逐渐赶上或超过较密林分。必须指出,对于不同树种,这两个因素的消长关系并不一致。某些速生阳性树种,单位面积上株数所起主导作用时间较短,消失得较早,而一些慢生阴性树种,单位面积上株数这个因子对单位面积总产量的影响,持续时间是较长的。⑤密度对生物量的影响:一般在幼林阶段,树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到一定年龄后,其生物产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但林分密度过大,则产量反而降低。⑥密度对材质的影响:密度较大的林分,个体之间相互遮荫,侧枝受光条件差,枝条发育较纤弱,自然整枝较大,树干上节疤少而小;密度较小林分,受光条件好,侧枝较发达、粗壮,自然整枝差,树干上节疤百分率大,节大,影响材质。株行距不同对树干比重有一定影响,它是随林分密度增加而提高的,这是由于较密林分树干的晚材与早材比例较稀疏林分的立木为高所致。尖削度是衡量木材质量的又一指标,它同样受到密度影响。一般树干尖削度是随密度增加而递减的,对那些侧枝发达的树种更是如此。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在确定造林密度,须考虑以下原则:①经营目的:林种和材种不同,采用的密度也不同。用材林的造林密度因材种而异,培育大径材宜当稀植,或先密后稀,适时适量间伐,调节密度。培育中、小径材密度大些。而薪炭材则更应密植。防护林造林要求特殊结构,造林密度应根据防护效能而定。以防风为主的农田防护林一般采用疏透结构为好。水土保持林要求迅速覆盖地面,林下能形成较厚的枯落物层,因此造林密度应大些。特用经济林以生产其他林产品为目的,一般造林密度不宜过大,特别是以生产果实为目的时,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度,使林冠获得充分光照而达到丰产。②造林树种: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光照及其他立地因子要求各异,必须根据不同树种特性作出选择,不能千篇一律。阳性树种,生长迅速,必须适当稀植,但某些阳性树种,在稀植情况下,影响干形,则应适当加大密度,以利干形培育,但要适时间伐。冠形开阔树种,密植影响生长;窄冠树种稀植影响产量。③立地条件:立地条件好坏是林木生长快慢的基本条件,立地条件较好,给林木生长提供充分水肥,林分速生高产,造林密度宜小,相反立地条件较差,密度可大些。④经营条件:造林密度往往受经济法则所制约。有些地区,经营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当地造林密度的主要因素。交通不便,劳力缺乏,小径材无销路,没有条件间伐的地区,造林密度宜小,初植密度就是将来的成林密度。交通方便,缺林少材,小径材需要量大的地区,可采用较大密度,在育林过程中及时间伐,调节密度,促进生长,并可取得部分小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