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榆荷兰病

病树可于数周甚至数日内枯死,但也可能拖延数年成为慢性病。在自然条件下,荷兰病仅为害榆属树种。但可人工接种于与榆属相近的榉属和水榆树属树种上。榆属树种间对病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欧、美普遍栽种的无毛榆和美洲榆是高度感病树种,而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白榆则是高度抗病种。此外,榔榆抗病力也较强。

世界上最严重的树木流行病之一。又称枯萎病。此病称荷兰病并非原产于荷兰,而是因为有关的早期研究报告主要来自荷兰。该病于1918年最先发现于法国,并迅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希腊、意大利、奥地利、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等国,伊朗也有发生。1930年前后,病菌随榆树木材传入美国,不久又传入加拿大。造成欧美两洲榆树大量死亡,行道树和庭园栽植的榆树受害尤重。至1970年,美国已有40个州发生此病。在欧洲,1931年至1937年间,病害发展达到高峰,以后流行强度开始减退。加以抗病榆树品种的推广,病害趋势大大缓和。但自70年代初,一个侵染性更强的病菌菌系出现以来,一次规模更大的流行病在欧洲扩展。仅1975年一个夏季,英国因病死亡的榆树即达199万株以上。人们认为,榆树荷兰病是一场迅速蔓延的生态灾难,剧烈地恶化了许多国家居民的生活环境。此病在中国尚未证实,是对外检疫对象。病原菌是榆长啄壳菌,其无性阶段产生Pesotum型和Pionnotes型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此菌至少存在两个侵染力不同的菌系群,二者在形态上也有差异。70年代以来在欧洲流行的是生长较快、气生菌丝发达、菌落呈绒毛状、侵染力强的菌系。病菌主要依靠大榆棘胫小蠹、波纹棘胫小蠹、榆绒根小蠹传带。这些小蠹最喜侵害因干旱或其他原因而衰弱的榆树。带菌的小蠹成虫在枝干树皮内取食并产卵,病菌即随之侵入树皮,在导管中产生菌丝及孢子。病菌也在幼虫坑道中发育。在病树上发育起来的小蠹成虫体表及体内均带有病菌孢子。榆树受侵染后,导管内产生大量菌丝、孢子和侵填体,由于输水机能受阻,以及病菌毒素的作用,数日内叶片即开始出现萎蔫现象。萎蔫现象迅速由小枝蔓延到大枝,直至全株。剥去病枝树皮,木质部上有许多清晰的黑色条纹,顺长轴方向排列。在病枝的横断面上,边材部分有沿年轮排列的黑色斑点,是此病重要的症状特征。病树可于数周甚至数日内枯死,但也可能拖延数年成为慢性病。在自然条件下,荷兰病仅为害榆属树种。但可人工接种于与榆属相近的榉属和水榆树属树种上。榆属树种间对病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欧、美普遍栽种的无毛榆和美洲榆是高度感病树种,而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白榆则是高度抗病种。此外,榔榆抗病力也较强。防治方法:尚未发现病害的国家或地区应加强检疫工作,杜绝带菌苗木、榆树原木及其制品、传病昆虫等输入;培育抗病品种;对初发病树注射苯莱特类药物抑制病害发展;及时清除受侵染的榆树,尽速销毁,以免小蠹繁殖;春季树木放叶前喷洒杀虫剂,使其不受小蠹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