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树种选择

根据造林目的和造林地立地条件,选择和确定造林树种的工作。由于造林地自然条件复杂,林木种类较多,造林目的又多种多样,因此,正确的选择树种,是造林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之一。造林树种,既要具备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生产、防护、美化等),又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即符合适地适树的要求。按造林目的要求选择树种不同的造林目的体现在不同的林种上。

根据造林目的和造林地立地条件,选择和确定造林树种的工作。由于造林地自然条件复杂,林木种类较多,造林目的又多种多样,因此,正确的选择树种,是造林获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之一。造林树种,既要具备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生产、防护、美化等),又最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即符合适地适树的要求。

按造林目的要求选择树种

不同的造林目的体现在不同的林种上。①:营造用材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木材,对树种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这个目标上。②:对薪炭林的树种也要求能速生和高产。但对树种的干形要求不高,而对树种的材性有特殊要求,如易燃、火旺、少烟等。③经济林:营造经济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如油料、果品、橡胶、栲胶、紫胶、树脂、软木、药材、香料、编织材料等。由于产品种类多样化,对树种就有不同要求,但作为经济林树种都要求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而且稳定。发展经济林时,首先要考虑在当地条件下,选择优势树种和优良品种或类型。④防护林:不同防护林对树种选择有不同要求。如农田防护林要求树种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枝叶茂密、窄冠深根、抗风力强,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要求树种根系发达、根蘖性强、生长迅速、林冠密闭、落叶丰富、林下能形成稳定的枯落物层、有良好改土性能等;防风固沙林则要求树种耐干旱瘠薄、耐地表高温、根系伸展广、有较强的生长不定根能力、耐风吹露根及沙埋、沙割等。其他各种防护林也都有各自选择树种的特殊要求。⑤环境保护林:在大型疗养区周围营造卫生保健林时,应选择能挥发具杀菌力分泌物的树种。在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的厂矿周围及人口稠密的居民区营造环境保护林时,宜选择抗污强且能吸收这类污染气体的树种。在重点风景区及城市郊区营造风景林时,要求树种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如树形美观、色彩鲜明(包括秋叶色)、花果艳丽等,最好不同树种镶嵌配置,形成绚丽多彩的景观。⑥“四旁”绿化:城镇街道及农村“四旁”绿化,多以成行或小片分散方式植树,其目的基本上不超过上述各林种的范围,在树种选择要求上有相似之处,但要兼顾防护及生产(木材、果品及其他)要求,也应有一定的美化效果。总之,林种划分是相对的,现代化林业日益向综合性、多用途方向发展。因此,选择造林树种时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一个主林种的要求为主要依据,兼顾其他经营要求,权衡各树种优劣,确定造林树种。

按适地适树要求选择树种

适地适树就是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生态环境条件(立地条件)相适应。选用的造林树种能否满足造林的目的要求,必须以适地适树为前提;而树种造林后是否达到适地适树,又必须以满足造林目的要求的程度为标准。适地适树的内容,包括不同树种对地形、气候、土壤各自不同的要求等,在中国古林书及林谚中都有大量反映。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中指出:“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北者移之南,则盛;南者移之北,则变。……龙眼、荔枝之类盛于南方,榛、松、枣、栗之类蕃于北土。……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但是“适地适树”作为一个名词则是在中国现代大规模造林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期才见诸于中国正式文献。该词的提出,确切他反映了树种选择工作中自然规律方面的要求。

适地适树的途径

要使“地”和“树”相适应,有两条基本途径:①选择的途径:即为既定的造林地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或为既定的造林树种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可称为选树适地及选地适树;②改良的途径:即通过一些措施改善林地的生境条件,或通过另一些措施改变树种的特性,使两者相适应,可称为改地适树及改树适地。上述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基本的,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因为无论改地还是改树都受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离开选择基础而片面强调改造的作用,实际上是忽视客观自然规律的作用,是不可取的,而适地适树才是最经济、最可靠的办法。

适地适树的研究方法

通过选择的途径达到适地适树,就应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适地适树有两个层次问题:①造林地区和树种相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点,要研究掌握造林地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进行正确的造林区划;并掌握各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域、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以及扩大栽培的可能性等,以便确定适宜的造林地区范围。在一个地区内采用乡土树种造林,一般较易实现这个层次的适地适树,但对引种外来树种必须慎重,应经周密分析及一定时期试种后才推广种植。②某一造林地区内的具体造林地块和树种相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点,一方面调查研究各造林地块的特点(小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正确划分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类型(见);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树种对各种立地因子的要求和适应性,通过造林调查设计工作,把造林树种具体落实到与之相应的造林地块上。为了掌握各造林树种对立地条件的要求,就必须做各种调查和试验工作,在各种相异条件下营造各树种试验林,从而为适地适树提供直接依据。但要从这类试验中获得可靠结论,常需要很长时间,有时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观测积累。为了较快取得这方面知识,可以利用天然林和散生树,特别是利用现有的生产性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适生规律。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量化理论、多变量分析及其他数学方法在林业研究中得到了应用。为此,就能深入分析现有林内各树种的生长指标与各立地因子之间及各因子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各树种在各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进行预测。用这样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能为适地适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更深入的适地适树研究,应包括对各树种的生态要求和适应性内在机制的研究,即:研究形态、解剖、生理机能与各立地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测算各生态适应性指标,如耐寒性(见)、抗旱性(见)、抗烟性(见)指标等。这方面的研究必将为实现适地适树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随着林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种源和种内变异有了更多研究,出现许多人工选育的品种、类型、杂交种。因此,研究种内各种源、类型、品种的适生区和条件,是适地适树研究的新课题。

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确定树种选择方案时,必须把造林目的与适地适树结合起来,并考虑到其他因素(种苗来源、技术难易、造林成本等)统筹安排。在一个经营单位内,经分析评比,供选用造林树种可能有几个甚至更多,必须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其他因素等,确定一个适用树种清单。首先要确定一个或几个经济价值最高、最适生树种为该地的主要造林树种,并把针叶树与阔叶树、速生树种与珍贵树种、对立地要求严格树种与适应性广的树种适当搭配,确定一定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发挥立地的综合生产潜力,又满足多方面的经济要求。其次把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优先安排给经济价值高的树种,而把立地条件差的留给适应性较强、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同一树种在培育目的不同时,应分配不同的造林地)。树种选择方案的最后确定,应当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