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森林鸟类

在森林里(包括灌丛、林间空地、森林草原、林中水域等)栖息、觅食、繁殖的鸟类。它们是鸟类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又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包括鸣禽(雀形目、雨燕目)、攀禽(鹦鹉、杜鹃、夜鹰、咬鹃、佛法僧和啄木鸟)、猛禽(鹰隼类和鸮类)、陆禽(鸡类和鸠鸽类)以及涉禽和游禽的某些种类。中国森林鸟类约16个目,近60科。森林鸟类生活习性不同种类的鸟有各自的生活习性。

在森林里(包括灌丛、林间空地、森林草原、林中水域等)栖息、觅食、繁殖的鸟类。它们是鸟类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又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包括鸣禽(雀形目、雨燕目)、攀禽(鹦鹉、杜鹃、夜鹰、咬鹃、佛法僧和啄木鸟)、猛禽(鹰隼类和鸮类)、陆禽(鸡类和鸠鸽类)以及涉禽和游禽的某些种类。中国森林鸟类约16个目,近60科。

森林鸟类生活习性

不同种类的鸟有各自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性通常包括栖息类型、食性、繁殖、迁徙等。研究鸟类的生活习性,对鸟类的保护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栖息类型

可分为地栖和树栖两种类型。①地栖型:体多为中型、跗蹠强健善于奔走,主要在地面活动和取食,如鸡形目、鹤形目三趾鹑科和秧鸡科的某些种。②树栖型:体型大中小均有,小型者居多。它们大多不善于步行(在地面活动时以跳跃为主)而善于轻捷地飞翔。大多喜在乔木或灌丛中活动而较少落地。这类鸟占森林鸟类的大多数。

食性

按取食对象大体可分三类:①植物食性:主要取食植物茎、叶、种子、果实,如松鸡科、鸠鸽科;②动物食性:主要取食鼠类、小型鸟类、蛙类、鱼类、昆虫、蠕虫等,如猛禽、秋沙鸭等;③杂食性:兼有动、植物两种食性,而且比例相当,如乌鸦及某些鸡类。鸟类的食性在不同年龄、季节有变化。

繁殖

森林鸟类的繁殖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①性成熟:一般来说,小型鸟类经9~12个月能达到性成熟;中型的需1~2年;大型的要3~5年。许多鸟类达到性成熟时表现出两性异形现象。通常雄鸟体型大,羽色艳丽或有特殊的附属物(如雄性角雉的喉垂)。②巢区:鸟类繁殖时,一对亲鸟营巢、取食等的活动区域称为巢区。巢区内,雄鸟以巢地为中心不允许其他鸟(主要是同种雄鸟)进入的区域叫做领域。在繁殖的不同阶段领域有变化,如三宝鸟在产卵前期为0.64±0.05公顷,卵期0.89±0.15,雏期1.30±0.23。占领巢区的鸟类不一定都有领域性。集群营巢的鸟类没有占领巢区的行为。③营巢:雄鸟选定巢区并招来雌鸟配对后,即开始营巢,但有少数鸟类无明显的营巢活动,有的临产卵前找个适当的地方即可产卵,如鸡类;有的把旧巢稍加整饰再利用,如鹰类、白鹳;有的强占它种鸟的巢;有的自己不营巢,产卵在它种鸟巢内,由它鸟代孵代育,如杜鹃。④产卵:鸟类筑完巢,一般次日开始产卵。多数鸟类年产一窝卵,少数年产2窝或3窝(如麻雀)。不同种类窝卵数和卵的色泽、斑纹差别很大,同种内也有差异。⑤孵卵:多数鸟类产完最后一枚卵才开始孵卵,这样集中孵卵,同时出雏,便于育雏,如雁鸭类、鸡类和大多数雀类。少数种类边产边孵,孵卵期拖长,雏鸟大小不同,如鹰、鸮、鹳、雨燕、交嘴、鸭等。孵卵多由雌鸟承担,雄鸟警戒保护。也有的两性轮孵,仅由雄鸟孵化者少见。各种鸟的孵卵期一般是恒定的,小型雀类孵卵期为12~13天,鸭类3~4周,某些大型鸟类长达2个月。⑥育雏:有些鸟类,雏鸟出壳后,眼睁开,体全被绒羽,羽毛干后即能站立行走,体温调节机制较健全,感觉和反应良好,能随亲鸟觅食,称之为早成鸟。如鸡、雁等。另一些鸟类,雏鸟出壳后,眼未睁,体裸露或仅局部被稀疏绒羽,头抬不起,不能站立,仅有简单的反射动作,不能保持恒温,需靠亲鸟保温和喂养才能长成,称晚成鸟。如猛禽、攀禽、鸣禽等,通常双亲参加育雏。育雏方法:猛禽将食物撕碎喂给;鹳类、啄木鸟由嗉囊内呕出食物送到雏鸟口中或吐在巢边由雏鸟自行啄食;鸬鹚雏鸟伸嘴入亲鸟咽部吸食食道中的食物;夜鹰、雨燕亲鸟与雏鸟嘴对嘴喂给食物;雀类衔虫直接送到雏鸟口中;鸽类先用鸽乳喂1~2天,然后掺喂嗉囊中泡涨了的种子。

迁徙

鸟类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飞的现象。凡有迁徙习性的鸟类称为候鸟,没有迁徙习性的鸟类称为留鸟。中国北方森林中候鸟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70%以上;而在南方森林中,则留鸟较多,候鸟所占的比例相应减少。(见鸟类迁徙

森林鸟类与森林的关系

森林鸟类依赖森林而生存,反过来又对森林的存在和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森林中鸟类区系的丰富程度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程度的重要标志。

森林类型对森林鸟类种群的影响

森林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因森林类型而异,与食物丰富程度和环境多样程度有关。一般天然林中的鸟类多于人工林;阔叶林中的鸟类多于针叶林;混交林中的鸟类多于纯林;壮龄林和老龄林中的鸟类多于幼龄林;疏林或林中道路两旁等较开阔地方的鸟类多于郁闭阴森的密林;热带森林中的鸟类多于温带和寒带森林。

森林鸟类对森林的保护作用

主要表现在鸟类对森林害虫和害鼠的控制方面。隼形目鸟类和鸮形目鸟类以捕食鼠类为主,尤其鸮类主要在晨昏和夜间活动,对害鼠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通常一只猛禽每天捕捉2~3只野鼠,育雏期捕食量更多。当然,猛禽也捕食少量中小型鸟类和其他有益动物,不过不会对这些有益动物的种群造成大的威胁。食虫鸟类是森林害虫的主要天敌。它们占森林鸟类的大多数,在控制森林虫害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一只山雀一天的捕虫量大致与其体重相等。鸟类育雏时也正是害虫大发生的季节,鸟类大量捕虫育雏,对害虫的控制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招引食虫鸟类是对森林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的重要方面(见)。

食种子的鸟类啄食林木种子,似乎有害,但是林木种子产量甚大,鸟类啄食一部分构不成灾害,不至于影响森林更新,相反,鸟类啄食和贮藏种子时,往往促进了树种分布区的扩大。这种作用对大粒种子(如红松等)尤为必不可少。食浆果的鸟也有利于该树种的扩散,被鸟类啄食的浆果内的种子从鸟体排出后,由于经过鸟胃消化液的作用,种皮容易开裂,便于出芽。此外,某些鸟类啄食树枝、树叶、树芽,对树木生长有轻微的危害,但与此同时,鸟类吃去枝叶上的害虫。少数鸟类(太阳鸟科、啄花鸟科、绣眼鸟科、卷尾科等)在啄食花粉、吸食花蜜的同时,起到了传播花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