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森林害虫遗传防治

利用遗传学方法防治森林害虫的方法。包括杂交不育、胞质不亲和性、条件致死因子及生活习性的改变等几个方面的利用。①杂交不育:利用某些昆虫的种间杂交,产生不育的杂种后代。大量繁殖并释放这种不育昆虫与野生本种群交配,使该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消灭。

利用遗传学方法防治森林害虫的方法。包括杂交不育、胞质不亲和性、条件致死因子及生活习性的改变等几个方面的利用。①杂交不育:利用某些昆虫的种间杂交,产生不育的杂种后代。大量繁殖并释放这种不育昆虫与野生本种群交配,使该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消灭。②胞质不亲和性:同种昆虫的两个品系间虽能交配并能授精,但精子核与卵核不能结合,不产生后代;有些品系间交配,虽能产生极少数后代,但这些后代与亲本种群个体交配时仍表现胞质不亲和。不断释放不亲和品系与野生种群个体交配,便可消灭野生种群。③条件致死因子:某些昆虫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发育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死亡的基因。应用时可将含有条件致死基因的昆虫品系进行处理,使染色体易位。这种易位品系在纯合子状态时可育,与野生品系杂交产生的杂型合子杂种则不育。在适宜条件(如温度)下大量释放这种染色体易位品系与野生种群个体交配,可将野生种群取代。随着季节变化,当致死条件来临时,释放的易位品系自我消亡。④生活习性的改变:指将某种害虫品系的某种遗传特性改变。如澳洲日野黑蟋蟀在温度较低地区的品系产生滞育卵,在温度较高地区的品系产生不滞育卵,两个品系交配产生不滞育卵。将温度较高地区的这种品系大量反复释放于温度较低地区,可使温度较低地区的这种品系数量减少,甚至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