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木本植物成花生理

萘乙酸能引起日本赤松雄球花转变为雌球花。

木本植物由单纯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形成花原基过程的生理生化机理。木本植物成花过程往往要经过一年以上幼年期才能达到成熟。植株具有成花能力后,其上部顶端分生组织可转变为花芽,茎的另一部分芽仍保持幼年期的营养芽状态。多数木本植物通过幼年期后能年复一年地开花,但有少数种类如竹类,在开花结实后迅速衰老死亡。木本植物由幼年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于它需要若干年的生长和休眠周期,在具有一定的变化条件后才发生阶段转变。但是在温室中,如桦木在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迅速,而不需要经过上述休眠周期,植株较快地就能产生阶段转变。

环境条件对成花或花芽分化的影响①光:成花受光周期控制的树种很少,已知需长日照的有桦、欧洲石楠,需短日照的有咖啡、黑醋栗、木槿等。但是,许多温带树种的营养生长受光周期的强烈控制,而花发端通常在枝条生长停止以后,所以某些树种能受光周期的间接影响。②温度:一般春化作用对木本植物成花并不重要,已知只有油橄榄的成花需0~10℃低温。但是,温度能影响花芽分化,如葡萄花芽内分化的花数,需要有3周时间每天4小时较高的温度,在13℃开始出现少量花,30~35℃时花数最多。③营养条件:环割、绞缢和断根等措施能显著促进果树和森林树种开花结实;不适当地增施氮肥能延迟开花。这些现象被认为碳氮比(C/N)控制成花,即比值高促进成花,比值低有利于营养生长。但是,也有很多资料表明有时增加氮素营养能促进苹果、黑醋栗、樱桃、葡萄、杏和一些森林树种的成花,说明营养条件与植物成花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随树种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成花关系

树木长到一定高度,并形成较复杂的分枝系统时,激素平衡发生某种变化,有利于成花。人为地改变激素平衡,如外施赤霉素(GA)能影响一些针叶树成花。但赤霉素能抑制苹果、梨、樱桃、杏、柑橘和杜鹃等树种成花。阻碍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如Alar、CCC、Phosphon D等生长延缓剂,有促进成花的作用。外用赤霉素能诱导许多处于幼年期的针叶树种成花,如利用GA3,极易终止柏科和杉科的幼年期而诱导成花。但是,GA3对松科树种的成花几乎不起作用。1976年以来的试验证明,极性较小的GA4和GA7能诱导多种松科树种成花,包括美国黄杉、日本落叶松、小杆松、火炬松、欧洲赤松、挪威云杉、蓝云杉、加州铁杉等。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还能影响木本植物的性别转化。施用萘乙酸能引起日本赤松雄球花转变为雌球花。

木本植物成花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