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林病营林技术防治

用营林措施防治林木病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善营林技术,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调节森林环境,增强寄主种群的抗病体,并限制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染,以达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育苗防病措施选择新垦地作苗圃地,由于土壤中没有或较少病原物,病害一般很少发生。苗期病害的发生常与土壤湿度有关,因此苗圃最好不要设置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湿的地点。

用营林措施防治林木病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善营林技术,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调节森林环境,增强寄主种群的抗病体,并限制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染,以达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

育苗防病措施

选择新垦地作苗圃地,由于土壤中没有或较少病原物,病害一般很少发生。苗期病害的发生常与土壤湿度有关,因此苗圃最好不要设置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湿的地点。如限于条件,非在这种地段上设置苗圃不可,则应采取改良土壤和排水等措施。在易于排水的沙地或黑色土壤上设置苗圃,应注意防止夏季高温引起的灼伤。苗圃最好远离同一树种的林分,以免病原物从林木传到苗木上。在同一苗圃地上进行连作,往往使病原物逐渐积累,发病率高。特别是根病严重的旧地应尽量采用轮作的办法。用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不仅可使病原物因得不到适当的寄主而“饿死”,而且有利于土壤中某些有益的微生物繁殖,促使病原物死亡。如果必须连作时,圃地上应进行土壤消毒。此外,苗圃中的病死株和枯落物要清除干净,以减少侵染来源。

造林防病措施

适地适树是保证林木健康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适当地扩大某些树种的栽种地理范围,往往由于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的不适合,而导致大面积的林木出现叶子黄化、梢枯和生长不良等病,许多侵染性病害也相继发生,最后要更换其他树种。杉木黄化病就是由于立地条件恶劣而引起的。

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应考虑到植物遗传型的多样性。按照寄主植物对病原物抗性的差异,应用树木种的多样性,就可大大缩小病原物对树木的寄主范围,从而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营造混交林时更要注意树种的搭配,以抑制某种病害的发生。在某些锈病严重的地区,要避免使用病菌的转主寄主作为混交树种,否则不但没有防病作用,反而会促进病害的发生。另外,某些地方由于气候和立地条件特别适合某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应避免在这些地方种植感病树种。

林分抚育防病措施

病树、死树、弱树、弱枝及枯枝是一些病原物孳生场所,应及时处理。如松烂皮病菌通常作为枯枝上的腐生物存在着。若及时清除枯枝、加强抚育管理,不但能减少侵染来源,而且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抵抗某些趁其生长衰弱而侵染的病害。

在林木的管理中,应及时发现和清除病害的发源基地,防止病害蔓延扩展。流行性病害,尤其是区外传入的病害,在爆发以前,病原物一定有一个定殖和数量积累过程,从新病害定殖到普遍性的爆发,其间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或其他防治方法,完全可以在其成灾之前加以清除,或将其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此外,烧山、放牧、随意刮皮打号,是造成林木机械损伤,导致某些病原物(例如树皮腐烂病菌和立木腐朽菌)从伤口侵入的重要途径,应当禁止或严格控制。

为使林木健康成长,每一类树种从苗木到成林都应有一套营林防病措施。通过合理的林业技术措施来防治病害,其优点不仅仅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防治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善地保持林分良好的生态平衡,没有由于使用化学药剂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但它的缺点是收效缓慢,不宜作应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