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距离法

测定林木间距或林木至样点间距,以求算单位面积株数的方法。林木间距即树干中轴间距,称树树距离。树干中轴至林地上的随机样点的间距称点树距离。两者均用于估计林木、下木或更新苗木的密度。距离法结合单株木材积测算,可以推算株分蓄积量。由于直线距离很难把二维空间的林中空隙反映出来,从理论上和计算机模拟都表明距离法求株数存在不同的偏差。

测定林木间距或林木至样点间距,以求算单位面积株数的方法。林木间距即树干中轴间距,称树树距离。树干中轴至林地上的随机样点的间距称点树距离。两者均用于估计林木、下木或更新苗木的密度。距离法结合单株木材积测算,可以推算株分蓄积量。由于直线距离很难把二维空间的林中空隙反映出来,从理论上和计算机模拟都表明距离法求株数存在不同的偏差。所有的距离法都必需假设林木的分布型,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推算单位面积株数。对于分布不匀的林分,特别是林木呈群团状分布时,树树距离方法存在较大偏差,现实采用的多为点树距离。

简史

1835年美国首先报导采用树树距离法。20世纪40年代以来,许多人研究不同的林木分布型对距离法测定株数的影响。1955年,斯托菲尔斯(A.Stoffels)建议采用点树距离的缩小偏差。1957年,莫里斯塔(M.Morisita)采用距离平方的倒数值使株数估计较为稳定。

方法

在调查范围内等概地抽出一套样点,每个样点上,选出观测林木,测定它的点树距离。林木选样方法很多,主要分顺序法和象限法两类。

顺序法

样点上观测最近的6株林木,并由近及远确定它们的次序。测定第六株林木的点树距离,综合各样点的资料,求算每公顷株数N

距离法

式中 c为由波松分布导出的系数,当采用第六株林木距离时,c=16730;n为样点数;r为第i号样点上测定的距离值。为各样点第六株林木点树距离的调和平均数。顺序法采用第六株林木的距离可以使估计值较其他序号的林木为优。小于第六(即第一至第五)株林木的点树距离,对各种林木分布型的敏感性大,估计值不稳定。采用第六株林木的距离,不仅适用于波松分布,而且对随机分布或轻度群团分布的林分也有较好的估计值。

象限法

以样点为中心,按方位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内测定最近的第三株林木点树距离,由它推算每公顷株数。

距离法

式中 27842为按波松分布导出的系数;r为第i号样点、k号象限中第三株最近林木的点树距离。象限法比较通用,适合各种分布型,甚至在林木群团状分布的林分中,也能得出较顺序法为好的估计值。

评价

不同距离法的株数推算方法均按各自的理论分布导出,如波松分布、随机分布等等。它们只对所假设的分布型产生无偏的估计。但由于工作简便,对于一般的调查仍有实用价值。调查人员应确知采用的方法适合哪些理论分布,以免出现过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