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渐伐

在较长时间内(通常为一个龄级),分数次将成熟林分逐渐伐除的主伐方式。渐伐的目的是使林木逐渐稀疏,防止林地突然裸露,保持一定的森林环境,并分阶段地为林木的结实、下种以及幼树的生长创造条件,实现伐前更新。发展简况渐伐在400多年前产生于德国。最原始的渐伐方式,只进行两次,第一次采伐大部分的林木,留下少量的林木,以便天然下种。以后鉴于保留木风倒严重和幼苗易受冻害的情况,逐渐增加了采伐次数。

在较长时间内(通常为一个龄级),分数次将成熟林分逐渐伐除的主伐方式。渐伐的目的是使林木逐渐稀疏,防止林地突然裸露,保持一定的森林环境,并分阶段地为林木的结实、下种以及幼树的生长创造条件,实现伐前更新。

发展简况

渐伐在400多年前产生于德国。最原始的渐伐方式,只进行两次,第一次采伐大部分的林木,留下少量的林木,以便天然下种。以后鉴于保留木风倒严重和幼苗易受冻害的情况,逐渐增加了采伐次数。1791年哈尔提希(G.L.Hartig)总结了当时德国橡树林和水青冈林的采伐经验,正式提出三次采伐,即下种伐、受光伐、后伐。这种方式不仅应用于阔叶林,而且也应用于针叶林。为了防止保留木的风倒危害,以后又发展为带状渐伐。群状渐伐出现较晚,它是由盖耶尔(K.Gayer)为了避免因采用皆伐造成的土壤退化、霜害和雪害而提出的。

渐伐过程

典型的渐伐分为四次进行。各次采伐分别称之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

预备伐

是在成熟林分中为更新准备条件而进行的第一次采伐。一般在种子年的前几年进行。预备伐的目的,在于改善树冠的发育状况,促进林木大量结实和死地被物分解,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种子发芽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亦可加强林木的抗风性。进行预备伐时,应伐除非目的树种、病腐木和品质不良的树木(包括冠形和干形不良的、树冠过于扩张的、结实少或根本不结实的树木)。预备伐的采伐强度,在平原地区一般伐去林木蓄积量的25~30%,在山地条件下则应少些,约伐去林木蓄积量的10~15%,但具体的采伐数量还需根据林分郁闭度和各树种生物学特性来决定。采伐强度过低,影响林木大量结实,地被物分解不良,不利种子发芽。采伐强度过高,则保留木易风倒,杂草滋生,更新比较困难。采伐后林木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如果原来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下,则不应进行预备伐。系统进行过间伐的林分,到成熟时期林分已适当疏开,也可不进行预备伐。

下种伐

一般在预备伐3~5年后结合种子年进行。下种伐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下种。在种子年采伐时,可使更多的种子落在林地上。同时,由于采伐作业在不同程度上搅动了死地被物层,可增加种子与土壤接触的机会。有时还特意在林地进行松土促进更新。下种伐强度一般伐去林木蓄积量的10~25%,伐后的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4~0.6,以保护林冠下的幼苗免受高温、早霜、晚霜和杂草的危害。如果伐前林分郁闭度只有0.6以下,其林分中又有足够数量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就可以不进行下种伐。

受光伐

受光伐一般在下种伐后3~5年进行。受光伐的目的,在于增加幼苗、幼树的光照,促进生长。采伐强度可为10~25%,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2~0.4之间。受光伐的强度和间隔期,可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不同而异。对山地陡坡的林分或由耐荫树种组成的林分,应进行弱度受光伐,其间隔期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4~6年。对地势平缓的林分或由阳性树种组成的林分,则需进行较强的受光伐,间隔期可2~4年。

后伐

又称清理伐。一般在受光伐后3~5年进行。此时,幼树已接近或达到郁闭状态,而不再需要母树的保护,及时伐除全部上层林木,有利于幼树生长。为避免采伐作业对幼树的伤害,采伐可在冬季积雪时进行。

在生产实践中,渐伐的四个采伐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主要根据林分郁闭度和林下更新状况不同而定。在林业生产中,往往由于伐前林冠较稀疏或林下更新较好,渐伐经常进行3次或2次。

渐伐种类

依据伐区形状和排列方式的不同,渐伐可分为均匀渐伐,带状渐伐和群状渐伐三种。

均匀渐伐

是在预定要进行渐伐的全林范围内,同时均匀地进行上述的各次采伐。采伐次数,典型均匀渐伐为4次,也可3次或2次。

带状渐伐

在山地森林,为了防止伐后风倒危害,保持水土,渐伐伐区可成带状排列,将应伐林分区划成垂直于主风方向或平行于山地等高线的若干带状伐区。带状渐伐是按一定方向分带进行的,采伐方向应与害风方向相反,从背风面开始采伐。在第一个伐带上首先进行预备伐,其他带暂保留不动。经过几年以后,第一个伐带进行下种伐,同时在相邻的第二个伐带进行预备伐。再经过几年在第一个伐带进行受光伐的同时,于第二个伐带上进行下种伐,于第三个伐带进行预备伐。以后按渐伐的四个采伐阶段向前推移,直到全林伐尽为止。带状渐伐的伐带宽度可根据风害危险程度、树种生物学特性、坡向、坡度及土壤性质等情况来决定。一般可为树高的1~3倍。如果坡度过陡、风害严重或幼苗幼树需要较多的侧方庇荫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其伐带可窄些;相反,可以宽些。伐带过窄,集运材作业不便,损害幼树较多;过宽则将会失去带状渐伐的意义。典型的带状渐伐次数为4次,但根据林分状况亦可减为3次或2次。

群状渐伐

在施行渐伐的林地上,事先选好几个适当的基点(每公顷可选4~5个基点,每个基点面积0.02~0.05公顷),然后以基点为中心,按渐伐四个采伐阶段的顺序,逐渐向外扩大至全林。老林伐尽后,林地上形成若干个金字塔形的幼林树群。一般选择伐前更新较好的林窗作为基点,但同时要注意这些基点在全林分内分布得比较均匀。基点的数目及大小,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特点而确定。如阳性树种或环境条件有利于更新,则基点的数目应少些,而面积可大些;在相反条件下,则基点的数目应多些,而面积可小些。基点密,则更新期会缩短;否则,更新期要长。群状渐伐的次数,典型的为4次,也可根据林分具体情况进行3次或2次。群状渐伐的整个采伐和更新期较长,一般30~40年,采伐结束时,基点中央的幼林已30~40年生,然而各群的最外围林地上只是幼苗幼树。因此,群状择伐后所形成的新林为龄级相差不大的异龄林。这和典型的渐伐是有所区别的。

评价

渐伐的优点:①对森林环境的破坏较轻,天然更新的种子来源比较充足;②幼苗、幼树的生长条件较好,对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有利;③渐伐与择伐比,木材采伐作业较集中;④由于能利用伐前更新,与皆伐比可缩短轮伐期。渐伐的缺点:①受光伐和后伐损伤的幼树较多;②林木稀疏强度较大时,容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梢;③集材难以采用大型机械如拖拉机等,而且要求技术较高,作业比较困难。因此,应根据渐伐优缺点和地区条件因地制宜应用。一般在山地陡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应采用渐伐或择伐。对于很多树种,当采用天然更新时,都可采用渐伐。林下前更幼树较多时,更宜于采用渐伐,并且采伐次数和采伐强度均应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