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检查法

在异龄林择伐作业中,定期进行全林每木调查,用直接测定的连年生长量作为决定收获量标准的方法。检查法是法国人顾尔诺(A.Gurnaud)于1863~1875年在Jura村有林中实验的一种方法。他把全林分为6份,每年采伐1份,并慎重选择采伐木。毕奥莱(H.Biolley)当时在瑞士的纳沙泰尔州的Val-de-Travers峡谷的林业局工作。

异龄林择伐作业中,定期进行全林每木调查,用直接测定的连年生长量作为决定收获量标准的方法。检查法是法国人顾尔诺(A.Gurnaud)于1863~1875年在Jura村有林中实验的一种方法。他把全林分为6份,每年采伐1份,并慎重选择采伐木。毕奥莱(H.Biolley)当时在瑞士的纳沙泰尔州的Val-de-Travers峡谷的林业局工作。他在那里按照顾尔诺的学说进行实施,积累了近40年的经验,建成了优美的择伐林。毕奥莱的这种择伐作业,被叫做检查法。该法是作为对法正同龄林的对立面提出来的。由于主要是根据“经验”,所以检查法也叫经验法。

做法

①把森林区划为面积较小的林班。为方便观察和测定,林班面积以12~15公顷为宜。此外,不设作业级(见森林经营类型),也不必要有作业法和轮伐期。②测定每个经理期内起测径界以上的全部立木,根据塔里夫材积表(见立木材积表)求积。经理期的长短,视林木生长情况而定,通常5~7年,长的10年。③设经理期开始时的蓄积为M1,经理期末的蓄积为M2,如果这个期间内采伐收获的立木材积为C,则此期间(5~10年)的生长量Z可用下式求得:Z=M2-M1+C。按这样的求算,把这个经理期的生长量作为下一个经理期预定的收获量。但此预定收获量仅作为一种可能性的意见向实施者提出,实施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所提出的收获量进行适当的增减调节。即林分蓄积量的变化过程,从“量”上取决于生长率,从“质”上取决于径级的分配和变动状态。同时要从施业过程观察幼树发生状况和各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总之,对收获量的增减和调整,取决于施业技术的是否合理,而合理的标准则是通过对森林的施业后能形成具有最理想质量的、健全的森林。

毕奥莱把云杉和冷杉混交林划分为三个直径组,各蓄积的最优结构为:①小径木(17.5~32.5厘米)的蓄积占20%;②中径木(32.5~52.5厘米)的蓄积占30%;③大径木(52.5厘米以上)的蓄积占50%。此即云、冷杉异龄林的蓄积结构三个直径组的蓄积比率为2∶3∶5时,能保持最高的林木生产力。

检查法还要求林分保持一定的基本蓄积量,根据瑞士的条件可分为:高地位级的林分301~400Sv(silve为立木立方米);中等地位级的林分201~300Sv;低地位级的林分101~200Sv;极端恶劣的立地条件下的林分100Sv以下。

评价

检查法的收获调整法是属于直接测定连年生长量的生长量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定期进行全林的每木调查,用所测定的生长量作为预定收获量的依据,而执行者还要根据施业过程中技术上的合理性,进行收获量的增减调节。这些都是同龄法正林所难以找到的优点。但在实际实施中有下面一些困难,影响其推广。①生长量的调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②测定生长量的技术较复杂,而且测定有误差,不易得到一个正确的生长量数据。③预定收获量的标准仅仅一个,实施时由执行者来调节。因而,要求执行者具有高度熟练的技术。④由于是实行单株采伐,且要求集运材时不要损伤保留木,故给采运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尽管如此,但由于检查法符合自然规律,能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永续地生产大量木材,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仍然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施业方式和收获量调整方法。

发展

继毕奥莱之后,有不少学者对异龄林的法正结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普罗丹(M.Prodan)根据对自然界的大量异龄林的分析,提出了异龄林法正状态的标准结构(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到,择伐林的各直径级材积和株数分配,因地位级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异龄林的标准结构

美国迈耶尔(H.A.Meyer)经长期的研究,提出了异龄林株数按直径分配的指数方程:

y=k·e-ax

式中 y为立木株数;e为自然对数之底;x为直径;ka为代表不同类型结构的常数。日本等国广泛采用。他们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将该法作为森林资源的控制方法,即著名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法(continuous forest inventory,简称C.F.I.)(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其性质已超出择伐异龄林的收获量调整,而着重于整个森林资源的消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