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耐旱性

植物在水分亏缺条件下保持存活生长和形成产量的能力。干旱是陆生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最易遇到的不良环境条件之一,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受害的轻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高低、生理过程的稳定程度都与其耐旱性直接有关。植物对干旱条件的适应在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植物耐旱性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水势耐旱性,一种是低水势耐旱性。

植物在水分亏缺条件下保持存活生长和形成产量的能力。干旱是陆生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最易遇到的不良环境条件之一,在干旱条件下植物受害的轻重、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高低、生理过程的稳定程度都与其耐旱性直接有关。

植物对干旱条件的适应

在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植物耐旱性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水势耐旱性,一种是低水势耐旱性。高水势耐旱性植物具有气孔和角质层蒸腾量小、辐射吸收率低、叶面积小等特征,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耗水量显著降低。或者是植物具有深而广的密集根系和较低的水分传导阻力,保证植物在缺水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在耗水量小和吸水力强这两种特性的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下,植物便呈现高水势耐旱性,如旱生肉质植物和沙生植物即属此类型。低水势耐旱性植物具有渗透调节作用显著、细胞弹性较大、细胞体积的收缩能力和原生质的抗脱水能力较强等特征,使植物在较广泛的含水量范围内保持细胞的正常紧张度,从而保证细胞生长、气孔开放和细胞内各种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一些栽培植物即属此类型。总的来说,植物耐旱性是通过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来防止地上部的水分消耗和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保持干旱条件下植物的良好水分平衡,使原生质和细胞器处于较为适宜的水分微环境条件下,维持各自的功能,以度过干旱环境。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器官对水分亏缺的反应不同。例如,种子萌发阶段因水分亏缺难以正常吸胀萌发,出苗成苗。营养生长阶段缺水影响植物的生长势,分蘖分枝减弱或停止,严重水分亏缺时植株枯死。结实期的水分亏缺使基部叶片枯黄,结实器官的数量减少,结实率下降或完全不实。从植物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水分亏缺首先影响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理过程,因而植物体型和叶面积均较小,同化物质累积少,进而又制约了结实器官的发育速率和数量,最终是降低产量。据国外生产资料统计表明,大面积的水分亏缺可使平均产量下降20%左右,而其中部分田块则因严重水分亏缺而失收。

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措施

①改土增肥促进根系发育。在干旱土壤中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既能改善土壤的渗透率,减少地面泾流,因而提高了土壤的持水量,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多的可利用水,又能促进植物根系向土层深处扩展和形成密集根层,增加了植物吸收水分的潜力。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根据当地降雨量和土壤贮水量的平衡规律来具体确定实施方案。②浸种锻炼和蹲苗,干种子经过吸水气干反复进行数次锻炼后播种或用0.1—0.3%的氯化钙溶液浸种凉干播种,均可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成苗率,其幼苗也具有较强的耐旱力。幼苗期土壤轻度缓慢干旱或由浅入深中耕,缓慢地抑制幼苗生长,也能明显地提高植物的耐旱力。这些技术的作用在于干旱锻炼引起植物的渗透调节作用,增加植物细胞渗透浓度,因而增加了植物体的吸水能力使之耐旱。③应急技术。在干旱出现时可使用以下两类技术:一是抑蒸剂技术,一是生长调节剂技术。抗旱剂Ⅰ号、醋酸和高碳脂肪酸乳液抑蒸剂这几种抑蒸剂使用的浓度低、无药害,有效期5—13天,使用后明显地降低蒸腾量,从而减少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消耗。生长调节剂,如脱落酸、矮壮素等,也能改善植物体的水分状况。以上这两种技术都能使植物在干旱期内潜在性的伤害减轻而获得较高产量。多效唑和粉锈宁等药物,也有明显增强植物耐旱性的效果。④培育或选用耐旱物种或品种。通过干旱土壤上多品种的试种选择,很容易获得耐旱性较强而丰产的物种或品种,可直接进入生产。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在干旱条件下筛选杂种后代的耐旱性强的品系。近年来已经在微生物上证明渗透基因的存在,经基因克隆转化后能增强微生物的抗渗透能力,国内外正在探索渗透基因在高等植物耐旱性中应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