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现枣疯病以来,在枣疯病的病原检测、传播途径、发病过程及防治方面相继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关于枣疯病植原体的致病机理和病生理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近几年人们开始从激素、酶类、酚类、蛋白及矿质营养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在激素方面,笔者(2006)应用HPLC法分别对枣树健株、枣... >>详细
经过近60年的研究和探索,枣疯病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已基本成熟,今后应该进一步向深度研究迈进,尤其是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枣疯病病原——植原体的分离纯化和人工培养技术。由于植原体在植株体内含量低、大小不均一、极易与植物相似组织混淆等,目前尚未找到其理想... >>详细
植物病害的病情发展通常有一个从无到有、由轻到重的规律性演进过程。随着病情由轻到重,其可控程度也由易到难。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单位先后研究确定了枣疯病的病原及其存在部位、主要传播途径、传毒昆虫、病原鉴定方法及枣疯病的症状演变过程等,然而在枣疯病的病情分级方面,... >>详细
我国对枣疯病的传播途径早有研究(翁心桐等,1962;王焯等,1981;陈子文,1984、1991),现已证明枣疯病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根蘖、昆虫以及菟丝子途径进行传播,人为条件下可以通过各种嫁接方法进行传播,但汁液摩擦不能传病,花粉和种子不能传病(周佩珍,1986),根的自然靠近和贴... >>详细
橙带拟菱纹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拟菱纹叶蝉属,又名红头菱纹叶蝉,为杂食性害虫,常在枣树上及酸枣树上栖息为害。孙淑梅、张凤舞、田旭东等(1985)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