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概述、无公害养猪生产投资与猪场经营指南、无公害养猪生产的猪场建设与环境保障、猪种选育与合理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无公害生产与原粮选购和日粮配制、无公害养猪与科学饲养管理、猪的繁殖技术、猪群疫病的防制、活猪运输及猪肉制品的加工与质量控制等。
以供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户及具体生产人员适用。
党的十六大,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写进了报告,对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逄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畜牧业的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不是一个养猪强国。由于养猪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操作尚不规范,猪肉产品无论是品质还是...
猪为六畜之首,养猪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猪生产学》介绍,我国养猪已有10000年左右的历史。尽管猪肉是世界人民喜爱的副食品之一,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食品;但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停留在传统的...
要真正实施无公害养猪生产,必须更新投资观念,既改变过去简单的庭院式养猪的模式,又避免简单的规模扩充;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其成员国,我们的养猪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投资与生产经营...
养猪生产投资与其他任何企业运作一样,如果一项投资决策正确,有可能长期创造高额利润;而一旦投资决策失误,有可能会只是昙花一现,甚至是还未及生产就不得不关门。自从我国实施市场经济以来,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
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提出了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概念,并通过极廉价能源和大量政府农业补贴来实现。80年代初中国生态农业模式出现并因适合于中国国情而迅速发展。生态农业包含了生态养猪业的基本概念。...
经济效益是任何企业生存的前提,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理想的效益,养猪企业就不可能长期生存与发展下去。影响其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因素有市场需求、...
我国养猪业正处在由千家万户的传统副业养猪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化、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方式逐步过渡。规模养猪生产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有专业户养猪,公司+农户养猪,国有、集体养猪场和中外合资养猪场等。...
养猪生产的目的是为企业所有者获取利润,规模化养猪是在猪场规模经济性的基础上获取最大的利润。无公害规模化养猪其本质是工厂化生猪生产,这就要求经营者不仅具备肉猪饲养方面知识,更要具备现代管理知识,科学...
随着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经营管理逐步完善,猪群不断增加。每个猪场每天有许多数据需要记录处理、分析,因而需要有先进、高效的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微型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自1978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饲养环境却日益遭受污染,猪肉生产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1999年全国的畜禽粪便达到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粪便中所含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达7118万...
现代养猪生产是由品种繁育、饲料营养、猪舍建筑、防疫、保护卫生环境和经营管理等组成的系统工程,而科学合理的猪场建设是创造良好养猪生产条件的基本保证。猪场建设得合理与否与其环境条件有关,具体应符合以下几...
从目前中国的养猪情况来看,基本可分为三种模式,即传统养猪(农户分散饲养)、规模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传统养猪作为一种副业,养猪头数少,一般为1~2头或3~5头,且多为地方猪种,出栏率低,经济效益低。规模化养猪是...
猪场的场址选定后,就应考虑猪场的总体规划和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从总体布局要求来看,猪场布局要符合各生产环节和工艺流程的要求,便于实现机械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同时要符合节省土地面积为原则。规划...
我国的猪舍种类和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单层猪舍,也有多层猪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香坊农场建有两层猪舍,90年代杭州灯塔猪场建有高层猪舍;近年来也有少数地方利用废弃的高床式鸡舍改建成两层猪舍。多层...
猪因不同的生理阶段和生产目的,需要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现代化养猪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给它创造良好的繁殖、生长所需要环境,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力,以提高猪场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确合理配置现代化猪场...
猪品种是养猪生产的基本资源。优良猪种不仅可提供较多的优质产品,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因而猪品种优劣是衡量猪生产水平和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猪群作为一个品种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种猪在猪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资料,人们要求它在各方面(即各种性状)均表现优秀,以繁衍优良的后代(包括商品猪),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对种猪进行严格的挑选。猪的选种就是对种猪的选择,从猪群中将各方面...
在猪的选配工作中,如果考虑与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特性和配种关系,则可将选配分为纯种繁育(简称纯繁)和杂交繁育(简称杂交)。与配双方隶属于相同的种群则称为纯繁;与配双方隶属于不同的种群则为杂交。纯繁是指在...
随着养猪生产的日趋现代化,猪的行为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行为是指动物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或是动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的动物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同一种动物内不同个体行为反应也...
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来源于饲养过程;二是来源于饲料;三是屠宰加工过程。由此可见,饲料原粮的选购与日粮的配制是生猪无公害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无公害饲料是指以提供动物营养为目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从猪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特点分析,猪的相对生长速度快,消费者对猪肉的品质与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猪的营养需要与饲料供给更加严格。因此,准确掌握猪的营养需要及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配制安全饲料的技术显...
养猪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优质、高品位的食品蛋白。养猪生产者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为生猪提供一个安全、健康与人道的环境,并利用效率最大化、产品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方法去控制生猪的生长。养分的合理供...
我国是资源总量大国,同时也是人均资源穷国。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畜产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提供给畜牧生产的饲料粮减少,对于养猪业来讲,承受着双重压力。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猪肉的安全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猪肉的安全涉及生猪的养殖、加工屠宰、运输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饲料的安全性。饲料的安全是指在饲...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征候,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对肉猪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人工授精就是利用合适的器械采取公猪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或保存等适当的处理,再用器械把精液适时地输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道以代替公、母猪直接交配而使其受孕的方法。...
繁殖力就是生产力,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同时影响到动物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猪场的繁殖力首先决定于动物本身的繁殖潜力,其次是人类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其繁殖潜力,只...
猪的疫病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猪表现出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症状,并且在猪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猪传染病一直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猪传染病,就可能造成大批猪的发病和死亡...
正确的诊断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能否有效地组织防疫措施。诊断猪传染病常用的方法有:临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等。诊断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种传染病和每一次诊断...
生猪由饲养地向屠宰场运送的过程称为运输。目前生猪的运输方法主要有两种,汽车运输和火车运输。在运输里程上有几公里乃至上千公里。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比较大,饲养管理条件比较差,猪的体力消耗很大,体质...
生猪宰前的生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肉品质量,宰前管理的要点是充分休息、停食饮水和减少外伤。
合理的屠宰工艺流程、适当的加工方法、严格的兽医卫生检验和卫生管理是屠宰生猪,获得符合卫生要求的优质肉类产品的决定性条件。目前,我国生猪屠宰已形成一整套工艺流程和方法,即淋浴、致昏、放血、脱毛(或剥皮)、...
宰后检验是应用动物病理学和实验室诊断技术,对生猪屠体进行肉品品质鉴定,以发现和检出对人有害或致病的猪肉及其产品,剔除有害于其他动物或有害于公共卫生的肉类。宰后检验是肉品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宰...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喜爱选购分割肉。在经济发达国家,肉的鲜销或大块销售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一般都是分割成冷却肉小包装在超级市场销售。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超市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畜牧生产的发展,社会对无公害猪肉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我国通过全面实施“放心肉”工程,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猪肉产品的质量。但用国际畜产品安全卫生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猪肉产品的...
[1] 陈清明,王连纯.现代养猪生产(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2] 李德发.中国饲料大全(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 加拿大阿尔伯特农业局畜牧处等.养猪生产(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